365体育投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魅力城市 > 风俗民情

民俗风行-祭敖包

信息来源:365体育投注 发布时间:2014-10-15 15:40 浏览: 【字体大小:
    敖包,又称"鄂博"、"脑包"、"堆子"、"石堆"、"鼓包"。指的是在自己游牧的区域内,选择一个幽静的地方,用石头堆起的圆形堆。《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九》云:"鄂博随在皆有……其形圆,其顶尖,颠立方角蒙经旗,其上下则埋哈达一方,粮食五种,银数钱,每年必一祭。"阮葵生《蒙古吉林风土记》云:"垒石象山冢,悬帛以致祷,报赛则植木表,谓之"鄂博",过者无敢犯。"敖包,在蒙古牧人看来是神圣之所在。
    敖包--草原的保护神
    “元兴朔漠,代有拜天之礼。衣冠尚质,祭器尚纯,帝后亲之,宗戚助祭,其意幽深古远,报本反始,出于自然,而非强为之也。"在古代蒙古人的观念里,天和地是浑然一体的,认为天赋予人以生命,地赋予人以形体,因此,他们尊称天为"慈悲仁爱的父亲",尊称大地为"乐善的母亲"。他们还崇拜山岳,崇拜河流,认为这一切都是由神灵掌管着。"蒙古人因为把一切万物都看作神灵来崇拜,从而也崇拜山川及土地的其他各部分或掌握这部分的神灵,这种圣地可以分成共同的和个别的两类。” 这个别的圣地就是所说的敖包。所以祭敖包不是单一的祭天或祭地。祭敖包是祭各种神灵,是个综合概念。
    敖包的分类
    敖包的种类很多。按数量来分,有一个敖包单独存在。也有敖包群。敖包群中,有七个敖包并列,以正中最大者为主体,两旁各陪衬三个小敖包,名为"七曜之神",也有一个大敖包居中,东、南、西、北各陪衬三个小敖包,这是由十三个敖包组成的敖包群。按年龄来分,有的地方有成年人崇拜的敖包,有孩子们崇拜的敖包。按地域分,有的归一姓所有,或数姓所有,或一家私有,或一旗共有之。按性别分,有男人祭祀的敖包和女人祭祀的敖包。
敖包的建造
    敖包的兴建首先要选择地点。一般要选择水草丰美的高山丘陵,选定位置以后,划出一定大小一个圆形地方,在这里用土或石造成小冢……冢上植树。所有这些敖包,全部供奉在野外,时时刻刻仰望着苍天。
    敖包建造的仪式,在很古的时候大约比较简单。俗谓“生之土为黄金,饮之水是甘露”,蒙古民族离开故土阿尔泰、喀鲁连南迁的时候,总要携带撮土块石,将其埋在落脚之处的山上,上建敖包加以供奉,举行敖包会以示庆贺。黄教传入以后,建造敖包的时,首先要请喇嘛选择一块风水宝地,挖下三尺多深,将盛有"颂希格"的箱子或磁罐埋进去。由于建造者的目的不同,“颂希格”的情况也千差万别:想发财致富就放五谷杂粮、骏马鬃尾;想健康长寿就放药物;想安定太平就放弓箭。有的说把这些东西装入罐中或净瓶埋入土里就行了,有的说要先将它们装入招福香斗或十三种成份组成的香炉中,然后再放入箱中才能埋土。不论属于何种情况,都要用五色彩缎封口,上印“唵嘛呢叭咪哄”六字真言,伴随喇嘛的诵经之声,将土填到与地齐平,夯筑结实,其上再建石头敖包。敖包建造的时候,除了主持喇嘛和敖包的发起人以外,别人绝对不能在场。
    祭奠礼仪
    酒祭 即把鲜奶、奶油、奶酒一滴一滴地洒在敖包上。洒奶酒而祭,这是蒙古民族最崇尚的礼仪。这种习俗在《蒙古秘史》第103节里早就有载:成吉思汗在祭祀布尔罕山时,曾“把带子像数珠似的挂在脖颈上,帽子搭在臂上,手捧胸膛,向着太阳,给布尔罕山行九叩礼,跪拜祈祷,洒马奶子奠祭”。
    火祭 即在敖包前焚烧一堆干牛粪或干树枝,排列成队绕火转三圈,并叨念着自己氏族的姓氏,手捧祭品,把全羊肉投入火堆里燃烧。蒙古民族的萨满教认为火是最圣洁的,因而以火祭敖包。
    玉祭 玉器在远古天人相通的祭祀和招魂中成为仪式法器。在辽西红山文化的遗址中发现大量的古玉,可为佐证。玉为通神之桥梁。古代汉族也用玉祭。
    血祭 又叫红条,即杀牲祭祀。他们认为牲畜为天所赐,故杀牲以报天。满文《通鉴纲目》云:“依蒙古风俗举行祭礼时,杀牲畜,用牛马奶行灌礼,再由萨满做祈祷。”“他们还取心脏、洗血浆、切肉脂,吊起来,且用濡革细筋来缠绕鄂博。”“萨满教时代蒙古祈祷方式是垂下头来,用姆指、食指和中指合掌,撑住额部。”血祭的习俗是最原始的。
    敖包在平时尤其是供奉以后也有不少禁忌。诸如妇女不能上敖包顶,不能在敖包会上骑马参赛。行人不能骑马从敖包旁边经过,一定要下马才准通行。敖包附近不能捕鱼捞虾、打柴伐木、围猎杀生等等,因此直到今天,敖包山上的自然环境都是保护得比较好的。
    敖包文化中的藏传佛教文化也是比较浓厚的,只是因为受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影响特别浓。祭祀时有喇嘛诵经、摆供,甚至于祭祀活动由喇嘛来主持。拜祭者除了绕敖包泼洒奶食,还要向喇嘛叩头,接受灌顶礼,都有着浓厚的佛教文化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蒙速办 国务院 微信 微博 返回头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