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投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公报 > 2017年第8期 > 政府办公室文件
  • 索引号

  • 组配分类

    政府办公室文件
  • 发布机构

    365体育投注办公室
  • 发布日期

    2017-04-04
  • 发布文号

    呼政办发
  • 关键词

  • 信息来源

    365体育投注办
  • 主题导航

  • 信息名称

    365体育投注办公厅 关于印发《呼伦贝尔市产业精准 扶贫“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 内容概述

    365体育投注办公厅 关于印发《呼伦贝尔市产业精准 扶贫“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365体育投注办公厅 关于印发《呼伦贝尔市产业精准 扶贫“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7-04-04 00:00 来源:365体育投注办 浏览:9703次
【字体大小:  

各旗市区人民政府,365体育投注各部门,驻呼伦贝尔市各单位:

    经365体育投注同意,现将《呼伦贝尔市产业精准扶贫“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呼伦贝尔市产业精准扶贫十三五规划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共同富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要求,是365体育投注各级党委、政府的神圣使命和历史担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贫困农牧民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最难啃的骨头。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决胜时期,按照党中央和自治区产业扶贫的总体部署,为实施好365体育投注产业精准扶贫,千方百计增加贫困农牧民收入,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举365体育投注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扶贫现状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365体育投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脱贫的各项决策部署,始终把扶贫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来抓,以推进现代农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帮扶举措,认真落实三个一民生实事,扎实推进三到村三到户精准扶贫工作,广泛开展金融扶贫工程,农村牧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贫困农牧民脱贫步伐明显加快,开创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农畜产品生产能力有效提升。调整结构、转变方式、品牌培育、科技推广为抓手,积极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优势区。2015年农作物总播种2743.3万亩,同比增加24万亩。粮食总产量124.24亿斤,同比增长0.9%。牧业年度牲畜存栏2136.7万头只,同比增长32.7%。肉类、牛奶、禽蛋总产量分别达到28万吨、120万吨和4.2万吨。

——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按照放宽政策、放活经营、大胆引扶、积极培育的思路,引进国内著名加工企业进驻呼伦贝尔,加快培育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带动力强的农畜产品加工龙头,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2015年365体育投注农畜产品加工企业156户、同比2010年增加21户,销售收入404亿元、同比2010年增加246亿元。

——专项扶贫投入明显增加。十二五期间,国家、自治区及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7.87亿元,比十一五时期的2.03亿元增长288%。从20142015年,发放金融(金种子)扶贫贷款11.14亿元。贫困人口呈快速减少趋势,累计脱贫21.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7.9%下降到7.2%。贫困人口收入明显提高,从2010年的人均不足1500元,增长到2015年的2311.4元,年均增长10%以上。

——农牧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积极实施国家退牧还草工程、牧草良种补贴及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等工程项目。投入草原补奖资金26亿元,覆盖11个旗市区、总面积为1.04亿亩,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77%,其中牧业四旗实施8786万亩,占365体育投注实施面积的85%,占牧业四旗可利用草原面积的89%

——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15年,行政村嘎查安全饮水实现100%,通电、路、通讯比例均达到100%,手机信号和广播电视接收设备实现全覆盖。完成危房改造6.5万户,农牧户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65平方米。

(二)抢抓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点意义,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任务、要求,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精准扶贫政策措施硬。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试点的意见》,为抓好扶贫开发工作明确了思路,提供了行动纲领。农业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家和自治区的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意见规划,为365体育投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行动指南、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产业发展回旋余地宽。365体育投注拥有1.25亿亩草原、2800万亩耕地、1.8亿亩森林和298.19亿立方米淡水等资源,素有大草原大森林大湿地大耕地等美誉,开发新型产业和扩大优势产业空间巨大。只要切实念好山水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充分利用得天独厚资源,大力开发林下经济、林果种植、水产养殖、特色种养等。依托草原文化、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等,发展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能够最大限度地吸纳农牧民转移就业和就地创业,就能促进部分农牧民尽快脱贫致富。

——结构调整增收潜力大。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产业内部结构性矛盾凸显。粮食种植面积比重过大,粮食连年丰收,受卖难、低价等因素影响,增产不增收。具有增收潜力的经济作物种植比例较低,特别是饲草料种植面积过少,与牧业大市极不协调。通过推进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生产能力和优化区域布局,进一步增强经济作物和饲草料种植,促进粮、经、饲协调发展,实现优化结构增产增效。

——产业升级摆布空间广。龙头企业处在成长上升期,农牧业基本完成蓄势期,进入蓄势待发期。通过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扩大农畜产品加工总量,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充分开发和利用草原文化、民族特色和绿色农牧业等丰富资源,发展休闲农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开展品牌建设培养工程,实现农超对接,有效提升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农畜产品优质优价。

    (三)面临挑战

呼伦贝尔市地缘边疆、民族、生态地区,地理环境较为复杂、恶劣,地域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受历史、地理、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截至2015年末,365体育投注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660户、61660人,占农牧业人口数的7.11%,其中妇女27985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45.4%。365体育投注有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鄂伦春旗、莫旗)、有4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市(阿荣旗、扎兰屯市、鄂温克旗、新左旗)、4个革命老区旗市(莫旗、阿荣旗、扎兰屯市、鄂伦春旗)。贫困人口分布在11个旗市区,91个苏木乡镇办事处、739个嘎查村(社区、经管会、自然村)。

——产业基础薄弱。农牧业仍以分散经营,农田水利等配套基础设施落后。旱作农业比重大,设施农牧业基础落后,直接制约了当地贫困农牧民发展生产的步伐。

    ——生态环境恶劣。靠天吃饭、靠天养畜的局面仍未从根本上改变,干旱、洪涝、冰雹、早霜、寒潮、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频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因灾致贫、返贫问题仍十分突出。从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看,农牧区仍然是薄弱环节、农牧业依然是短板。

    ——贫困程度较深。农牧业市场化水平和农畜产品商品率低,以种养业为主的生产经营性收入仍是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偏低。贫困人口中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000元的极端贫困户6324人,占贫困户总数的24.29%。贫困人口中无劳动能力及丧失劳动能力,患有慢性病、重大疾病和残疾,文盲或半文盲贫困人口所占比重大,贫困地区和贫困户中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条件和基本生活条件欠账多。

——脱贫任务繁重。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要求,十三五确保61660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是难啃的硬骨头,增加了产业扶贫的难度。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365体育投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的部署。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立足农牧业资源禀赋,以贫困农牧民增收和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核心,注重农牧业产业的带动性、效益性、特色性,加大产业扶持和生态补偿力度,加快推进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全面提升农牧业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拓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空间,构建产业扶贫、专项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努力实现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推进,逐级落实。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市级统筹、旗市主抓、乡镇苏木推进、村嘎查落实的机制,使各级党委、政府承担产业扶贫主体责任。

    ——坚持精准扶贫,注重成效。按照产业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确的要求,明确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长期受益作为产业帮扶边界,避免扶农不扶贫、产业不带贫,由大水漫灌精准滴灌转变。

    ——坚持因地制宜,选准产业。综合考虑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技术支撑等因素,立足资源环境承载力,优化产业布局,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提高产业发展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坚持创新驱动,科学帮扶。创新扶贫开发路径、资源使用方式和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找准产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的结合点,在资金整合、项目设计、金融服务等方面,始终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因村因人施策,制定针对性、个体化的帮扶政策,实现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到人。

    ——坚持保护生态,绿色发展。立足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用好用活绿色生态牌,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探索生态脱贫新路子,实现扶贫开发推进生态建设,生态建设促进扶贫开发的良性循环,让贫困人口从生态建设与修复中得到更多实惠。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力。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引导贫困农牧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充分调动农牧民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扶贫先扶智,增强农牧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坚持主动作为,强化担当。严格执行脱贫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市、旗市区、苏木乡镇、嘎查村四级书记一起抓,把产业扶贫成效与政绩考核相挂钩,加强对各地产业扶贫推进情况的督促检查。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农牧业生产发展情况、农牧业产业扶贫成效、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等实施动态监测、跟踪评估和监督检查。

    (三)主要目标

    围绕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总目标,以产业发展为抓手,采取政策引导、项目带动、资金驱动等综合措施,加快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壮大农牧业优势主导产业。着力培育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市场经营主体引领、贫困户积极参与的互动发展格局,加速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农牧民脱贫致富能力提升。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2400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00万亩,饲料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粮食总产量力争达到800万吨以上。牧业年度牲畜总数达到2500万头,肉类总产量达到32万吨。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40个,绿色食品企业达到60家,有效使用标志产品150个,有机食品企业达到20家,产品达到50个,80%以上农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80%以上加工产品认证绿色食品。2017年,4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市全部退出,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到2020年,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市全部退出,贫困农牧民整体脱贫,与365体育投注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

    三、重点产业、重点工作

    (一)重点产业

    抓住产业扶贫的关键环节,补齐短板,依托农牧业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模式,着力抓好牛、羊、猪、禽、粮、草、蔬、薯、特、游等产业精准扶贫。

——抓优牛产业。按照育种、扩繁、育肥、加工、品牌、销售全产业链模式,大力发展肉牛奶牛。一是提高草原牧区养牛业品质。以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为核心,加强三河牛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完善三河牛原种场和扩繁场建设,覆盖草原牧区四旗全域,改良现有肉牛、奶牛品种,打造草原牛肉区域品牌。二是优化农区养牛业结构。加大肉牛优良品种引进力度,以呼伦贝尔肉业集团为产业龙头,在岭东重点推广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等优良品种。推进肉牛、奶牛良种化,优化畜群畜种结构,突出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三是转变养牛业经营方式。通过股权合作、基础设施投资、贫困农牧户小额信贷等方式,建立企业供种+集约化养殖示范+贫困农牧户养殖扩繁+协议收购公司+合作社+贫困农牧户等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互联网+”方式,开拓消费市场,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支持鄂伦春旗大杨树镇新华村利民合作社、诺敏镇胜利养殖基地、宜里镇龙泰合作社、托扎敏乡金广缘合作社、宜里镇和财合作社改扩建养牛基地。支持扎兰屯市蒙东肉牛养殖场繁育场建设,使肉牛存栏达到12000。推进阿荣旗亚东镇、六合镇、向阳峪镇、三岔河镇、查巴奇乡、得力其尔乡6个年出栏万头以上肉牛养殖乡镇建设。

——抓强羊产业。以打造呼伦贝尔肉羊驰名商标为抓手,提高肉羊业科技含量和装备水平,依托加工龙头企业,促进肉羊业发展向优势地区集中,逐步形成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加工、生态化发展的新格局。一是转变牧区生产方式。重点推进以呼伦贝尔羊为主导品种的肉羊产业,积极推动草牧场规范流转,培育养殖能手、专业大户、联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划区轮牧、打草场轮封轮刈、冬春补饲,利用好夏秋季节丰草期的草原,二是扩大农区养殖规模。重点引进产肉性能好的杜泊、澳洲白等品种,发展集约规模和适度规模养殖,提高肉羊品质和效益。引导散户细化养殖分工,变杂养为专养,发展养羊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三是创新扶贫机制。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发展公司+项目+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公司+基地+贫困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主导的生产组织模式,提升中小规模户和散养户的组织化程度,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支持品牌和龙头企业建设,支持呼伦贝尔肉业集团、伊赫塔拉、绿祥、圣源统一使用呼伦贝尔羊肉商标,扩大生产规模,建设原料基地。支持鄂伦春旗诺敏镇白丽波肉羊养殖场、诺敏镇中兴村肉羊养殖合作社、宜里镇俊臣养殖合作社改扩建肉羊养殖基地。推进莫旗以登特科祥利民种羊扩繁场、富石种羊场为核心,发展17个肉羊养殖专业村,打造呼伦贝尔细毛羊品牌养殖基地。引导阿荣旗打造亚东镇、霍尔奇镇、六合镇、向阳峪镇、三岔河镇等5个年出栏30万只肉羊养殖乡镇。

——抓稳生猪产业。坚持生态养殖、清洁养殖新理念,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推动废弃物综合利用,促进生猪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以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流通、冷鲜上市为主攻方向,提高生猪屠宰现代化水平。按照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供应仔猪和饲料,统一技术指导和防疫,统一回收商品猪,保证按合同价回收的产业链模式,建立公司+合作组织+贫困农牧户+保险企业供种+集约化养殖+扶贫资金折股量化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贫困农牧养殖户养殖和出售环节零风险。依托天牧养殖联盟和扎兰屯天佐牧业公司,充分利用企业专业人员集中,猪场管理、生产技术及品种等方面优势,以莫旗、阿荣旗、鄂伦春旗、扎兰屯市为重点,采用组建生猪养殖合作社、生猪养殖基地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生猪产业。

支持鄂伦春旗改扩建生猪养殖合作社,采取集中管理、集中饲养、统一销售、统一服务、保底分红、二次返利等方式,推行项目+合作社+贫困户+扶持资金的利益联结模式,带动52107人。支持鄂伦春旗大杨树镇包源村裕丰生猪养殖合作社改扩建。支持扎兰屯市完善晟旭生猪养殖合作社、成吉思汗镇河口村河口种猪繁殖基地、大河湾镇红光村八组鑫越生猪养殖场、成吉思汗镇石桥村三组鑫晟牧业种猪基地。支持莫旗重点在交通便利地区建设养殖小区,打造10个生猪养殖专业村。支持阿荣旗着力打造亚东镇、六合镇、向阳峪镇、复兴镇、音河乡、那吉屯农场6个乡镇生猪养殖产业带,加快推进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

——抓好家禽产业。围绕大鹅、肉鸡、蛋鸡等家禽,充分发挥农村资源丰富,养殖发展空间大的特点,利用荒山、荒坡和河湖等自然资源,积极发展家禽养殖,主打绿色、有机等生态品牌。依托企业和养殖大户,按照小规模、大群体模式,瞄准中高端消费人群,不断拓展禽类养殖业。积极培育壮大家禽养殖龙头,按照公司+基地+贫困农牧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地区农牧户发展家禽养殖。实行企业统一供种、统一培训、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农户分户饲养、分户结算的四统两分方式运行。对贫困农牧户提供雏鸡、饲料、疫苗、药物以及良好的养殖信息。探索建立家禽保险,防范市场疫病风险保障机制。

支持鄂伦春旗发展蛋鸡养殖,按照项目+合作社+贫困农牧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地区农牧户发展家禽养殖。支持鄂伦春旗大杨树镇北郊村福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改扩建,带动贫困户发展蛋鸡养殖。支持阿荣旗以科羽禽业有限公司为依托,发挥林果树地、草地等资源优势,推行林果药鸡()”立体养殖模式,打造音河乡、六合镇、向阳峪镇和那吉屯农场4500万只肉鸡养殖乡镇()音河乡肉鸡养殖第一镇得力其尔大鹅养殖第一乡。支持莫旗采取龙头企业繁育鹅雏,养殖户饲养签订单的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禽类养殖,打造9个禽类养殖专业村。

——抓大粮油产业。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础上,保住玉米、水稻、小麦生产,适度调整玉米生产结构,因地制宜发展饲用玉米、青贮玉米和优质牧草,稳定发展油菜、大豆生产,巩固传统优势区域生产能力。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要求,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大幅度提升耕地质量。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过腹还田,提高中低产田质量。将粮食产能落实到田头地块。调动贫困农民种粮积极性和提升素质,完善粮食生产支持保护政策体系,保证贫困农民种粮合理收益。改善生产经营者的储粮条件,保持和扩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烘干和储备规模,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造就一支适应产业扶贫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

支持鄂伦春旗诺敏镇旱改水,建设2个水稻专业村,以大杨树镇、宜里镇、乌鲁布铁镇、古里乡、诺敏镇为主建设高蛋白大豆示范基地和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区。支持莫旗打造22个玉米种植专业村、5个水稻种植专业村。支持阿荣旗以霍尔奇镇、六合镇、亚东镇为核心地区,建设玉米示范基地17个、面积达20万亩。

——抓实草料产业。牢固树立立草为业、草料先行的理念,加快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增强优质草种供应能力。大力发展饲料工业,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大型饲料企业。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加大秸秆饲料、草粉等饲料开发力度,推广草地改良、人工种草和草田轮作方式。加快建立现代草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推动草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大力推广玉米整株青贮技术,以玉米、向日葵、大豆等农作物秸秆揉碎、三贮一化等措施加工饲草料,全面推行饲草料铡短粉碎,实现过腹增值。以集中连片人工草地为抓手,示范带动广大农牧民积极参与饲草料种植。

支持莫旗建设优质牧草种植基地,打造4个优质牧草种植专业村。到2020年,牧草种植稳定在10万亩,推广粮饲兼用玉米20万亩,青贮玉米19.5万亩。

——抓牢蔬菜产业。围绕发展设施和大田蔬菜,支持集约化育苗场、生产、冷链设施建设,依托口岸优势,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和出口创汇蔬菜基地,推动出口型农牧业发展。推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提升蔬菜生产水平。创新科技服务机制,建立农技服务精准到户机制,全面提高贫困农户蔬菜种植水平。积极推广科技+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的生产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采用多种形式,调动科技人员服务的积极性,提高贫困农户的种植水平,解决贫困农户蔬菜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大力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以滴灌、微喷灌为主的节水型蔬菜种植,推广应用生物菌肥、微肥、配方施肥等综合技术,推广光伏产业与设施蔬菜结合技术,改善蔬菜生长条件,充分发挥光伏设施蔬菜节能减排效益,建设集生产、观光旅游、采摘、示范于一体的光伏蔬菜设施农业。

支持鄂伦春旗以大杨树镇振兴村、多布库尔猎民村为引领建设设施蔬菜基地。支持扎兰屯市以蘑菇气镇爱国村、成吉思汗镇繁荣村为引领,启动成吉思汗小东河设施农业园区一期建设,扩建蘑菇气镇爱国村设施农业基地,逐步形成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格局。扶持莫旗推进蔬菜基地建设,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5000亩,并打造8个蔬菜种植专业村。

——抓活马铃薯产业。重点发展扎兰屯市、阿荣旗、莫旗、鄂伦春旗、海拉尔区、牙克石市、鄂温克旗等马铃薯优质区。积极支持马铃薯种薯繁育和推广体系建设,加快优化马铃薯品种结构;提高生产基地水平和产业化经营程度,加大储藏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力度,在扩大现有加工企业生产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一批高标准、高技术含量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开发多元化产品,大力发展各种不同工业用途的变性淀粉及衍生物产品,积极推广马铃薯主食化,提高我区马铃薯的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开展马铃薯病害防治技术研究,加大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扩大以膜下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以地膜覆盖为主的旱地马铃薯种植面积。大力推行公司+基地+贫困农户的模式,对内抓标准、抓质量,对外建基地、拓市场,开展马铃薯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增强薯农风险灾害抵御能力和马铃薯市场竞争力。

支持鄂伦春旗北部五乡镇打造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支持莫旗在中北部乡镇及东五乡打造10个马铃薯种植专业村。推进阿荣旗构建100万吨商品薯种植带,建设成内蒙古东部、中国北方较大的马铃薯生产基地。

——抓精特色种养业。利用好各类资源,重点发展野猪、鹿、驴、狐、貂、獭兔等特色养殖。引导阿荣旗蒙天源、根河环球瞭望公司与贫困户结对,集中力量推进呼伦贝尔黑木耳的品牌化、集群化和规模化,丰富黑木耳的菌种供给和扩大规模,把小木耳做成大产业。大力发展有特色和地域优势的中草药种植加工,努力建成东北地区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结合退耕还林、荒山荒坡改造,扩大沙果种植面积,重点发展沙果、榛子产业。

支持鄂伦春旗打造以阿里河镇为中心的23村,以大杨树镇为中心的4个镇乡7个村的两大食用菌生产基地,完善生产车间、厂房、菌包发酵室、烘焙厂房等。推进10个村级中草药种植示范基地建设,种植赤芍、苍术、板蓝根、白鲜皮等中草药为主,每个基地150亩。支持莫旗打造尼尔基镇永合发村、兴隆泉村、乌尔科村,西瓦尔图镇长新村,宝山镇小泉子村等5个菇娘种植专业村。支持阿荣旗结合五荒综合治理开发,依托龙头企业建基地,不断提高林果产业化经营水平和林果产业化基地覆盖率,沙果种植面积达15万亩。支持扎兰屯市在成吉思汗镇繁荣村、浩饶山镇南柏、中和镇福兴、福泉村、哈多河镇大阳坡村等建设中药材基地。

——抓美乡村旅游业。充分调动广大贫困农牧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政策宣传、资金支持、奖扶结合等方式,引进市场机制多形式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切实增强群众参与意识,提升其发展乡村旅游的能力,通过打造一批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重点村,旅游特色乡镇、乡村和旅游接待户,带动365体育投注乡村旅游发展,扩大惠及当地居民的受益面。

充分利用原生态的大草原、大森林、大耕地、大水域、大湿地、大冰雪的自然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型、景区依托型、农场庄园型、民俗体验型和现代农牧业展示型等不同类型。重点选拔有发展潜力、有经营基础、有开发旅游积极性、有地方民族特色代表性的村嘎查进行培育、引导和扶持。积极指导和引导具有一定基础和特色的村嘎查开展家庭旅游,全力推进休闲农牧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建设一批乡村牧区旅游示范基地,积极发展集约生态型、旅游型、休闲型农牧业与民俗餐饮、民俗旅游、民俗传统手工艺制作等特色产业。

支持鄂伦春旗建设以阿里河镇、大杨树镇、托扎敏乡为重点,以达尔滨湖为核心,辐射周边的旅游产业区。支持阿荣旗在那吉镇、新发乡等建设星级农家乐30家,家庭旅馆50家,开发完善一职现代农业园区圣源山庄那农现代农业示范区富贵村沙果采摘园区仙人洞山庄图博勒峰乡村旅游路线。

    (二)重点工作

创新农牧业扶贫方式,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开展农畜产品深加工,拓展农牧业功能,加速推动一产与二、三产业的互动发展,构建全新的第六产业

——着力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优势区。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前提,继续全面调整种植业作物结构、品种品质结构。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不断提高大中型机械在农业生产中比重。坚持管好地、护好地、建好地、用好地的原则着眼于稳定面积和提高地力,以保护黑土地、综合利用水资源为重点,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要求,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大幅度提升耕地质量。围绕优势农产品带,按比较效益调整产业结构,确保粮食播种面积。2020年365体育投注粮食标准化生产达到1380万亩,亩产平均提高23%。农作物良种率达到98%。建成全区最大规模的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优势带。

    ——着力建设有机畜产品生产优势区。以养殖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现代草牧业,抓好畜禽良种、饲料供给、动物防疫、养殖技术和环保设施等方面的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行健康养殖方式。继续优化畜群畜种结构,加快畜禽品种改良。努力提高畜牧业比重、良种及改良种牲畜比重、规模养殖比重、健康养殖比重。建设一批畜禽良种化、饲养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废弃物资源化为主要内容的规模养殖场。不断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提升畜牧业总体发展水平。大力发展饲料工业,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大型饲料企业。加大秸秆饲料、草粉等饲料开发力度。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做好畜禽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控工作。做到种畜禽无主要疫病,从源头提高畜禽健康水平。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围绕现代加工企业集群建设,以肉牛、奶业为重点,把最具优势的肉羊放在首位。2020年365体育投注标准化规模养殖达到1500万头只以上。肉类产量达到32万吨,鲜奶产量达到125万吨。建成有机畜产品生产优势区。

——着力建设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优势区。树立一体化、一盘棋的理念,推进农牧业向工业靠拢,工业向农牧业渗透,补齐食品加工企业建设滞后短板。抓住龙头企业这个关键,抓好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做强雀巢、阜丰、同联、肉业集团加工企业、做大伊赫塔拉、鹤声、恒屹等企业。特别支持农垦集团做强做大,引领365体育投注现代农牧业发展。按照加工需求调整种养结构,让企业即吃得饱吃得好,强筋壮骨,增活力、增效益、增带动能力,形成龙头强、龙身壮、龙尾长的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引导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向优势产区聚集,拉长产业链,形成一批具有科技含量高,经营规模大,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2020年365体育投注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家以上,自治区级70家以上。365体育投注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80家,农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率达65%以上。

——着力建设绿色农畜产品品牌优势区。按照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发展的思路,以打造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基地和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大市为目标。加快推进农牧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产地环境管理、生产过程管控、产品准入准出等制度,严格证前审核把关和证后监管。稳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对农牧民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推行生产全程监控和质量安全追溯,健全农牧业投入品质量监测制度。集中力量攻坚呼伦贝尔、牛肉、羊肉、黑木耳、马铃薯、蓝莓、蘑菇、沙果这七个集体商标品牌建设,授权行业领军企业使用集体商标,对小微企业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全面整合,加快形成具有呼伦贝尔区域特色的商标品牌集群,进而打造中国驰名商标。跟进培育呼伦贝尔+大鹅、大豆、小麦、大麦、油菜、白鱼、鲤鱼等绿色品牌,打造成自治区驰名商标。到2020年底,初步形成政府推进、行业监管、市场运作的农畜产品品牌发展良性环境。365体育投注注册冠以呼伦贝尔的中国地理标志商标达到8件。绿色食品企业达到60家,有效使用标志产品数150个;有机食品企业达到20家,产品达到50个;农畜产品实现自治区著名商标达到50件,中国驰名商标达到2-3个。

——着力建设饲草料生产输出基地。树立立草为业、引草入田、为养而种、种养结合的理念,把饲草料种植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逐步扩大饲草和青贮玉米面积。加快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增强优质草种供应能力。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大力发展饲料工业,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大型饲料企业。加大秸秆饲料、草粉等饲料开发力度,推广草地改良、人工种草和草田轮作方式。加快建立现代草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推动草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施草畜平衡战略。以草定畜,以畜带草,实施草畜平衡发展战略。提高农村牧区饲草饲料的科学栽培水平,改变传统粗放的散放散养的畜牧业发展观,农区推广舍饲,牧区推广半舍饲和季节性舍饲,即要高速发展畜牧业经济,又要科学、合理地保护好草原资源,推进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2020年累计种植苜蓿50万亩、禾本科饲草50万亩,达到800万吨饲草产量。主要牧草品种原种繁育基地达到1万亩,良种繁育基地达5万亩,年产草种50万公斤以上。重点建设陈巴尔虎旗和鄂温克旗饲草种植基地,建设饲草电子交易商务中心。突破草业制约的瓶颈。

——着力构建草原新型联合生产平台。坚持农牧民自愿办、自己管、自身受益的原则,推进企业+协会+合作社+牧民的生产模式,把养殖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融于一体化,引导嘎查领导和养殖大户牵头建立各种新型的合作社,搭建共同创业和共闯市场的平台。一是构建新型牧民合作社。统筹合作户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新型生产股份合作共同体,在合作草场实行划区轮牧、打草场轮封轮刈,开展接冬羔和早春羔,在夏秋季节进行短期快速放牧育肥,年终按股份合理分红。二是创办新型企业与牧民合作协会。组织涉牧企业、农牧民代表参加的肉羊协会,建立代表农牧民利益的合作社,与加工企业之间形成平等合作关系,研究决定肉羊基地的开发建设,结构调整、生产布局和发展方向等。全面推广订单畜牧业,使肉类产品的生产、流通纳入活而有序的良性轨道。三是培育草原畜产品品牌。以打造驰名商标为抓手,依托肉类加工龙头企业,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使用同一商标、统一产品包装、统一营销广告、统一申请驰名商标,打造质量安全、营养丰富、有特色的呼伦贝尔品牌,增加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能力。

——着力搭建互联网+”平台。实施互联网+”电商扶贫工程,支持电商企业拓展贫困农村牧区业务,加强贫困地区农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和电商人才培训。支持贫困旗市参与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延伸村两级网点,依托供销合作社、邮政和流通企业,建设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和综合服务网路。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物流快递服务业,积极推进知名电商落地,培育一批互联网+特色农牧业知名品牌。对贫困家庭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小额信贷等支持。加强村干部、大学生村官、致富带头人电商知识培训,帮助贫困户对接电商平台。

互联网+”的思维来思考农牧业、谋划农牧业、建设农牧业,推进农牧业信息化进程,将信息化贯穿于现代农牧业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三农三牧服务的全过程。积极推进农村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储藏、保鲜、加工、营销,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和产业升级,拓展农牧业增值空间,使广大农牧民更多分享产业链、价值链带来的增值收益。创建集信息发布、农牧业物联网远程监控与互动、农畜产品质量追溯、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农牧业综合信息平台,形成信息获取+农畜产品交易+农情咨询+远程诊断+基础服务+物流配送+X(实际需求延伸)的服务网络,为现代农牧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着力建设农牧业融资平台。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发挥财政支持三农三牧的导向作用,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牧区倾斜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牧区的范围,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牧区。从税收、信贷、保险等方面入手,加快建立有利于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发展的财政和投融资体制,形成畜牧业建设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拓宽农牧业融资渠道,通过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建立以国家投入为引导,社会组织和农牧民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投融资体制。鼓励和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民间专业合作组织等社会各方面资金投资农牧业生产;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政府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国内外投资商落户365体育投注进入农牧业领域。加大项目监管力度,提高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项目实施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管理制度,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政府采购制,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四、政策保障

(一)财政支持政策

加入优化财政涉农涉牧资金供给机制,以重点扶贫项目为平台,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涉牧资金,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扶贫开发,提高财政涉农涉牧资金使用精准度和效益,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发挥政府投入在产业扶贫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开辟产业扶贫开发资金新渠道,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建立扶贫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新增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贫困嘎查村。增加对农牧区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投入。

(二)金融支持政策

创新金融扶持机制,坚持目标精准、产业精准、政策精准、产品精准的原则,扎实推进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不断扩大扶贫资金来源渠道,落实有针对性的贷款期限、额度和利率。充分发挥金融扶贫的重要作用。引导企业资金、社会资本到旗市区参与产业扶贫。支持在旗市区稳妥规范发展农牧民资金互助组织,开展农牧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一是精准对接产业。金融机构立足各地资源禀赋、产业特色,支持绿色种养业、经济林产业、林下经济、森林草原旅游、休闲农牧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吸收贫困农牧民就业、带动贫困农牧民增收。二是精准对接贫困户。加大对贫困户的资金支持,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降低贷款准入门槛,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五万元以下、三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合理利率放贷、扶贫资金贴息、旗县建风险补偿金的小额信贷,全力推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三是精准支持就业创业。金融机构将扶贫再贷款重点用于支持发展产业和就业创业,扩大涉农涉牧信贷投放,降低涉农涉牧贷款利率水平。

(三)土地支持政策

坚持农牧区基本经营制度,优先保障扶贫攻坚开发用地需要,保障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业建设用地。在土地整理项目、基本农田建设及土地开发利用等方面,向扶贫产业开发倾斜。支持适当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以扶贫产业基地建设。有条件的开展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支持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加快推进农牧区耕地、草原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规范农牧区土地流转,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保障农牧民合法权益。结合国家已出台的土地优惠政策,根据365体育投注实际情况,制定开发用地的配套措施。

(四)科技支撑政策

    建立科技创新推广激励机制,采取多种科技扶贫形式,鼓励科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贫困户进行科学生产经营管理。一是建立新型科技创新体系。根据农牧业及其它产业发展实际,组建农牧业科技创新服务团队,采取首席专家+骨干农技人员+村科技示范户+贫困户的方式,推进农牧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开展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协作探索农牧配套、粮经复合、资源循环、农旅结合等发展模式,为产业提供有效益、能复制、可推广的生产模式和管理经验。二是建立新型科技帮扶体系。培育基层农技人员和新型职业农牧民、农牧业技术推广领军人。每个重点扶贫乡镇苏木确定3—4个主导产业,依托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建成3-5个农牧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每个贫困村培育2-5个农牧业科技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10-20个贫困户,通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农牧民增收致富能力。三是健全新型科技推广体系。强化乡镇苏木农牧业科技推广机构和队伍建设,增强农牧业科技服务能力,建好村嘎查级农牧业科技示范点,每个村嘎查级点至少有1名科技人员负责,联系1家合作社或1 0户种植养殖大户。针对农牧业生产实际,制定切实可行试验示范方案和内容,通过指导生产、答疑解难、科技培训,提高贫困户的生产经营、科学种田和养殖水平能力,加快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

(五)农业保险政策

    提高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水平。提高小微企业信用保险和贷款保证保险覆盖率,按照自主、自愿原则,扩大农牧业保险覆盖率。创新发展精准扶贫保险产品和服务,扩大农牧业保险覆盖范围,鼓励贫困农户参保,为农牧民发展产业撑起保护伞,为精准扶贫添砖加瓦。支持保险机构建立健全苏木乡镇、嘎查村两级保险服务体系。扩大农牧业保险覆盖面,通过财政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畜产品保险。支持旗市区开展特色农畜产品价格保险,有条件的地方可绐予一定保费补贴。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贫困户融资提供增信支持。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365体育投注关于扶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成立市级产业扶贫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农牧业局、扶贫办、发改委、财政局、林业局、旅游局、人民银行呼伦贝尔支行、银监局等部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牧业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成员单位共同建立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部门协调机制,加强与各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强产业精准扶贫数据信息调度,制定产业精准扶贫监督考核办法,加强对扶贫重点旗市区产业精准扶贫推进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相关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细化工作方案,夯实工作责任。市农牧业局、扶贫办将与各旗市区农牧业、扶贫部门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产业精准扶贫成效、政策措施落实等,实施动态监测,跟踪评估和监督检查,确保如期实现产业精准扶贫目标。

    (二)密切协同,增强合力。加强与旗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进一步增强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合力。各部门驻村嘎查工作队要按照产业精准扶贫要求,加强与基层组织和干部的协同配合,深入调查研究,探索有效思路,完善制度办法,发现典型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各部门要积极争取资金项目,优先向贫困旗市区倾斜。

(三)主动作为,奖惩分明。加强对产业扶贫工作的督促指导,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和资金项目管理机制,做到年初有计划安排、年中有检查督促、年底有总结验收,不断提升产业精准扶贫成效。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帮扶联系点,处级干部每年至少有两次实地帮扶调研指导;派驻帮扶点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的要优先列入后备干部。研究制定产业精准扶贫奖惩机制,将产业精准扶贫工作与年度考核挂钩。对落实工作成效较好的单位给予表彰,落实工作不到位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产业扶贫工作实绩突出的派驻干部、调训干部、技术服务团队成员等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呈现组织关怀、社会关注的良好态势。

(四)营造氛围,社会支持。深入宣传各级党委、政府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政策举措,全面展示各地区各部门推进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显著成效,充分调动全社会关注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扶贫的氛围。一是积极争取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扎实做好市直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嘎查工作。继续争取发达省市对口支援帮扶协调工作,确保贫困村、贫困户真正受益。二是协调引导各界人才、社会组织支持扶贫。加大光彩事业扶持力度,积极倡导扶贫志愿者行动,构建扶贫志愿者服务网络。积极争取与各类教育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产业开发、技术研发、文化发展等方面进行合作。三是协调引导企业、合作组织支持扶贫。深入开展村企共建扶贫工程,推进扶贫与资产受益相结合,采取企业以能够吸纳一定比例贫困农牧民就业为先决条件,合作组织以吸纳一定比例贫困户,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关系为前提。建立贫困户、村嘎查集体、龙头企业共同分享集体资源、资产收益的长效机制。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资金折股量化、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经营权入股等方式,让贫困农牧民既可以获得产业发展的经营性收和工资性收入,也可以通过股权分红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蒙速办 国务院 微信 微博 返回头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