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组配分类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
发布文号
关键词
信息来源
主题导航
信息名称
内容概述
呼政办发〔2023〕59号 2023年8月30日
各旗市区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呼伦贝尔市抢抓“十四冬”筹办机遇全力推进“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2023年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冰雪运动的总体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发展冰雪运动工作安排以及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组委会全体会议关于“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工作要求,促进赛事筹办和城市发展联动,结合365体育投注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365体育投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365体育投注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内蒙古自治区冰雪运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25年)》《呼伦贝尔市冰雪产业规划(2019—2025年)》《呼伦贝尔市筹办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工作总体方案》《呼伦贝尔市加快发展冰雪运动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深做实“五大行动计划”。把“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作为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厚植冰雪优势,释放冰雪红利,加快推进365体育投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总体目标
聚力筹办好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通过实施“工业品耐冷性测试、冰雪装备制造提档、冰雪文旅产业提质、冰雪运动广泛普及、冰雪现代服务业培育、绿水青山守护、冰雪人才教育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数字治理赋能 ”九项工程,深入挖掘冰天雪地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让生产得到发展,生活质量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推动“冰雪+”“体育+”新业态发展,把“冷资源”变为“热产业”,彰显呼伦贝尔风采,擦亮呼伦贝尔城市品牌,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工业品耐冷性测试工程
1.支持发展汽车耐冷性测试产业。着力提升国内高寒整车测试市场占有率,重点在牙克石市、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布局,发展高端车辆、乘用车、载重汽车、智能网联车、新能源车整车测试和汽车轮胎及汽车其他主要零部件测试。加快推进全季汽车测试项目建设,构建集封闭研发测试场、半开放区域和全开放公共道路场景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区,打造全国一流的智能网联汽车全季高寒测试中心,形成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评能力体系,在高寒测试、评价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推进中国额尔古纳汽车高寒地区试验基地建设。搭建智能网联汽车高寒测试场景数据库,推动制定高寒封闭场地测试评价规范、自动驾驶汽车测试标准。
2.支持发展极寒环境飞行训练和飞行器耐冷测试。依托中国民航大学内蒙古飞行学院,推进寒冷地区飞行训练,拓展从扎兰屯市到海拉尔区、新巴尔虎右旗、根河市、加格达奇机场转场飞行训练。以海拉尔东山机场为依托,继续加强与中国商飞、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等知名研发机构合作,推动极寒环境大型客机、通用飞机、无人机耐冷测试,将机场资源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优势。
3.支持拓宽工业品耐冷性测试产业领域。依托365体育投注现有开发区,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企业和开发区,拓展工业耐冷性测试范围,培育发展新材料、家电、冰雪装备、铁路机车关键部件、电力供应系统、通航关键部件和飞机拆解航材再利用等方面耐冷性测试,建设工业品耐冷性测试基地。建成工业品耐冷性检验检测大数据平台和气象服务支撑系统。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工信局;配合部门:各旗市区人民政府,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实施冰雪装备制造提档工程
1.创新体育设施运营服务。委托专业公司研发体育场馆(场地)服务管理系统,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依托,建立集信息公开、上冰预约、赛事简讯、观赛预约、数据统计、场馆宣传等功能为一体的场馆智能预约平台,实现市域内体育场馆场地错时、错峰、错龄和实名制网上预约训练、健身、观赛服务。
2.培育冰雪装备制造品牌。注册呼伦贝尔“冰之韵”“雪之韵”等冰雪运动装备、器材商标,逐步打造本地品牌及生产线。积极与业内领军企业建立协作。2025年前引进企业到365体育投注投资建厂,打造呼伦贝尔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专业品牌,逐步培育冰雪体育装备器材生产加工产业。
3.建设冰雪装备交易展示中心。引导和激发大众冰雪体育消费热情,扩大器材装备、防护用具、设施设备等冰雪装备的消费需求,依托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呼伦贝尔创业园打造冰雪装备交易和展示中心,寻求冰雪有关设备研发、培训教育、会展服务等机构入驻,与国内具有自主品牌的冰雪用品企业和服装鞋帽企业合作,建设冰雪器材研发展示中心、冰雪可穿戴设备展示中心、冰雪医疗救护培训及救护器材交易中心、冰雪公司孵化中心,开拓冬季运动装备和冰雪运动服务新兴市场。创新发展与体育赛事相关的人身保险、财产保险、企业融资等现代金融行业,打造具有亮点的体育赛事金融服务。
牵头部门:市工信局、体育局,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配合部门:各旗市区人民政府,市发改委
(三)实施冰雪文旅产业提质工程
1.组织开展“十四冬”系列文体活动。精心组织开展呼伦贝尔草原徒步挑战赛、呼伦贝尔草原马拉松、组织第十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内蒙古呼伦贝尔)暨呼伦贝尔第六届冬季运动会大众冰雪趣味活动、第9届冷极马拉松、第5届呼伦贝尔冬季英雄会、中国蒙古马冬季耐力赛、内蒙古自治区第20届冰雪那达慕、“万马奔腾”草原那达慕、“十四冬”主题文博展览、呼伦贝尔第二届冰雪文化运动旅游季启动暨达人带你游呼伦贝尔大雪原自媒体传播活动、呼伦贝尔文化艺术之都冰雪主题舞台精品展演等文化体育活动,持续营造“喜迎十四冬”的浓厚氛围。策划组织特色文化演出,打造演艺园区、街区、空间,积极组织本地演员、学生、文艺工作者参与“十四冬”开(闭)幕式节目。
2.积极培育冰雪竞技表演业。做好后“十四冬”文章,力争早日实现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冰壶、冰球国家级训练示范基地挂牌。加强与国家冬运中心沟通合作,积极承办“十四冬”各项目热身赛并争取全国冰壶、冰球、花样滑冰、速度滑冰、高山滑雪等单项赛事落户呼伦贝尔。主动对接内蒙古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以及黑、吉、辽等兄弟省冬管中心,推动建立并承接东北地区冰雪项目联赛。引进世界冰壶锦标赛、中欧冰球联赛等高水平国际赛事,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开发国内低纬度地区游客定制研学体验项目,推出适应企业团建的拓展训练、极限挑战、红色教育和生态体验的创新产品;深入打造凌驾风雪试乘试驾、极速拉力赛、冰雪越野、冬季英雄会等汽车主题产品。
3.发展冰雪主题文创产品。联合“十四冬”衍生品开发授权服务商,以“十四冬”Logo、吉祥物和呼伦贝尔冰雪为主要元素,研发更多具有趣味性、观赏性、科技性或收藏性的赛会衍生品,同时根据游客、运动员、体育爱好者、收藏爱好者等不同目标人群需求,适时推出儿童版、运动版、珍藏版等不同风格和硅胶、塑料、毛绒、金属等不同材质、不同价位的文创产品以及具有呼伦贝尔冰雪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积极探索跨界合作,支持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联合市域内具有较强实力的服装开工企业,设计推出具有“十四冬”主要元素的长(短)款羽绒服、羽绒马甲和手套、围巾等服饰产品,根据市场需求逐步实现量产,力争形成呼伦贝尔冬季服装品牌。完善呼伦贝尔非遗冰雪地图,深入实施“一旗一品”文创产品培育计划,深度挖掘各旗市区文化内涵和森工集团、农垦集团产业优势,将“最早滑雪板”、皮艺皮雕、蒙古包制作、毛毡技艺、列巴、马文化、驯鹿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产业相结合,重点培育呼伦贝尔古城、套娃等14项冰雪文创产品和特色旅游商品,形成系列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冰雪文化名片,通过品牌打造、资金扶持、推荐晋级、专家指导等方式,进一步促传承、增魅力、引财源、兴产业。
4.开展“呼伦贝尔欢迎您”城市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加强各旗市区间文化旅游交流互动,共同打造呼伦贝尔精品旅游和文化体验线路。充分发扬好客的“东道主”精神,号召每一位市民正以积极的风貌、昂扬的姿态喜迎八方宾朋,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一下飞机、一下火车、汽车,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热情、宾至如归的服务。编制好“十四冬地图”、观赛指南、旅游指南等产品,在重要媒体和社交网站加强城市旅游推介,提升酒店服务、商务服务、文化服务、交通服务等水平。
牵头单位:市文旅广局、体育局;配合部门:各旗市区人民政府,市财政局
(四)实施广泛普及冰雪运动工程
1.完善冰雪运动项目布局。立足现有条件,重点发展基础较好的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冰球、越野滑雪、冬季两项等项目,推动发展花样滑冰、冰壶、单板U型、自由式滑雪项目。鼓励旗市区因地制宜发展冰雪项目,海拉尔区重点发展速度滑冰、冰球、花样滑冰、冰壶项目,牙克石市重点发展冬季两项、越野滑雪项目,扎兰屯市重点发展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项目,满洲里市重点发展速度滑冰、冰球项目,额尔古纳市、根河市重点发展速度滑冰、越野滑雪项目,新巴尔虎右旗重点发展冰球项目,其他旗市区也要发展特色冰雪运动项目。
2.持续发展冰雪体育健身休闲业。开展“迎冬运、促消费”系列活动,促进大众体育消费。以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海拉尔区东山滑雪场、牙克石凤凰山滑雪场、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苍狼白鹿运动基地为支点,打造集大众健身、竞技训练、赛事表演、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冰雪体育服务圈,推动冰雪产业与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研学培训、运动休闲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冰雪产业链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海拉尔区中俄蒙国际冰雪乐园提质升级,完善夏季冰雪游览项目。鼓励冰雪场馆、旅游景区拓展健康、健身、旅游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筹办组织冰雪旅游节、冰雪文化展等活动,鼓励各类冰雪产品不断延伸内容和内涵,持续丰富冰雪运动产品和服务供给。科学统筹使用呼伦贝尔市体育场、体育馆、冰上运动训练中心等场馆,积极申办、承接国内外冰雪装备展,提升场馆造血功能。2023年底举办体育装备器材展和冰雪装备展。
3.加强竞技体育区域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毗邻俄蒙、连接东北的地缘优势,借助冬奥组委和“十四冬”组委会搭建区域沟通合作平台和机制,深化与哈尔滨、延庆、石景山、张家口等地区冰雪体育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各类冰上项目协会、俱乐部等社会体育组织合作,引进申雪、赵宏博滑冰俱乐部和黑吉辽、京津冀等冰雪先进区域专业培训机构,打造高水平冰上项目培训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训练体验活动,鼓励业余冰球、速滑俱乐部发展壮大,定期举办队内友谊赛、俱乐部联赛、城市邀请赛等中小型赛事活动。
4.构建群众冰雪健身服务体系。推动成立市级冰雪运动协会等体育社团组织,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项目资源优势,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推广冰球、冰壶、花样滑冰、速度滑冰等项目,广泛开展冰雪指导、培训、竞赛组织等服务。鼓励和引导社团组织实体化、品牌化建设,统筹协调冰雪项目经营单位和俱乐部资源,推动冰雪体育组织健康发展。壮大冰雪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志愿者队伍,力争到2023年分别达到1000人和2000人以上规模。通过冰雪知识竞赛、全民健身大讲堂等形式,深入基层开展冰雪运动推广与科学健身指导活动,提升群众科学开展冬季项目的意识和能力。
5.开展冰雪运动“七进”活动。大力弘扬冰雪体育精神,普及冰雪健身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全面开展冰雪运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乡镇、进社区、进家庭、进景区活动,将冰雪体育和冰雪文化融入到生活中,倡导全民上冰雪,扩大冰雪运动健身人群。2023年冬季在“十四冬”场馆和海拉尔区六馆一湖文旅融合示范区组织冰雪主题演出、冰雪之约主题展、冰雕展和呼伦贝尔大雪原美食文化展、呼伦贝尔冰舞秀演出和灯光秀表演等活动。各旗市区文旅体相关赛事和活动同步启动,丰富冰雪品牌业态。组织市域内各类媒体加强对冰雪体育文化、运动健康知识和赛事活动的宣传和展示,广泛开展展览、征文等丰富多彩的冰雪体育文化活动,支持冰雪题材文艺创作,大力发展和推广具有呼伦贝尔特色的冰雪体育文化品牌活动。
牵头单位:市体育局、文旅广局、教育局;配合部门:各旗市区人民政府
(五)实施冰雪现代服务业培育工程
1.打造冰雪运动特色品牌。继续做大做强冰雪那达慕、冬季英雄会、冷极马拉松、伊敏河冬泳等冬季品牌赛事。每年11月起组织开展大众冰雪季、冰雪嘉年华、冰雪欢乐周、冰雪文化运动旅游季等特色活动;鼓励各地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开展大众滑冰、滑雪、雪合战、雪地足球、雪地徒步、爬犁、冰嘎等娱乐健身活动;积极举办冰雪书画、冰雪雕塑、冰雪摄影等文化交流活动,培育“一地一品、一区一特”冰雪运动品牌。
2.加强文化传承、融合与创新,促进体育文化、冰雪文化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冬季冰雪体育文化品牌。研究设立冰雪运动博物馆,促进冰雪文化活动的展示和交流。在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内常态化开设冰雪主题展厅。积极培育冬季文化活动品牌,以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将民俗、文化、体育与旅游休闲业态打造品牌相融合,形成呼伦贝尔冬季“民俗+运动”重要品牌。
牵头单位:市文旅广局、体育局、市场监管局;配合部门:各旗市区人民政府
(六)实施绿水青山守护工程
1.推进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切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高绿色建筑、绿电供给、科学用水、环保制冰的比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大力推广新能源、清洁能源汽车,健全配套设施及安全服务体系。深入开展节能减排行动。
2.改善市容环境风貌。提升“十四冬”主场馆周边、机场大街、胜利大街、学府路、成吉思汗广场、伊敏河沿岸等城市主干道建筑立面整治。按照中心城区一体化建设发展,大力推进“十四冬”主场馆广场、伊敏河沿岸等地景观建设,打造“中心城区”景观带。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强化城市公共环境治理,消除短板死角。加强“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管理,提升垃圾分类管理水平,鼓励市民自愿开展城市清理,清除无序涂鸦,清理小广告等城市污垢。
3.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开展建设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和绿色出行等行动。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无纸化办公。倡导市民将节水、节能、节约资源等环保措施落实到日常生活。倡导“十四冬”期间观众乘坐公交车往返赛场,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和交通拥堵。
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发改委、工信局、住建局;配合部门:市水利局、体育局、交通局、市场监管局、教育局、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市妇联,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各旗市区人民政府
(七)实施冰雪人才教育提升工程
1.建设冰雪运动专业队伍。成立呼伦贝尔市速滑、短道速滑、冰球、越野滑雪、冬季两项等运动队,积极与自治区共同组建花样滑冰、冰壶、单板U型滑雪、女子冰球等运动队,强化管理训练,为国家和自治区输送高水平运动员,在全国、全区冬季体育项目比赛中争创优异成绩。每个旗市区至少成立一支符合本地区实际的运动队伍;呼伦贝尔学院要选拔优秀人才组建运动队,或与市体校联办运动队,成为市运动队和自治区专业队建设的有益补充。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根据365体育投注竞技冰雪运动发展需求,积极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运动员,选拔聘用一批优秀教练员和管理人员,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引进优秀冰雪运动教师。鼓励呼伦贝尔学院依托美术学院专业优势,将冰雕雪雕列入雕塑类课程,培养一批具备专业技能的高校毕业生,为冰雪文化传播提供人才支撑。
2.扩大青少年冰雪运动覆盖面。以学校为基础,加强青少年冰雪运动教育,通过编发知识读本、组织知识竞赛、设立冰雪课堂等,在365体育投注中小学、高等学校普及冰雪运动知识。大力推动“轮转冰”,科学设计多元化的青少年冰雪赛事和交流活动,每年举办365体育投注青少年冰雪项目单项锦标赛、每2年举办一届365体育投注冬季运动会。引导和支持各中小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广泛开展体育冬令营、冰雪运动研学实践、冬季阳光体育大会等特色系列活动,提高青少年的参与率。分批次培育冰雪特色学校和校外冰雪活动中心,深化体教融合,整合场地和人才资源,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学校、社会力量创建青少年冰雪运动俱乐部,为培养选拔竞技冰雪体育后备人才提供有效支撑。
3.构建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依托业余体校、冬季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冰雪特色学校等开展专业训练,打造年龄层次衔接有序、项目结构多元、训练规模合理的后备人才队伍,形成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冰雪运动“一条龙”梯队。积极推行市体校与呼伦贝尔学院“3+4”(市体校中专3年、呼伦贝尔学院本科4年)或“3+3+2”(市体校中专3年、呼伦贝尔学院专科3年、本科2年)教学模式,为优秀冰雪运动员提供高等教育升学渠道。
4.完善专业训练场地设施。借助筹办“十四冬”,对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牙克石凤凰山滑雪场、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和苍狼白鹿运动基地等冰雪运动专业场地基础设施以及灯光照明、制冰造雪、计时计分、竞赛器材、辅助设备等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确保场馆场地、器材设备全部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将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打造成为中国冰上装备性能测试基地、国家队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训练基地、全民健身示范基地、内蒙古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内蒙古冰雪旅游重要打卡地。依托牙克石凤凰山、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两个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和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打造体旅融合示范基地;推出冬运场馆游、赛事体验游等体旅融合旅游线路产品和旅游线路;将呼伦贝尔市第六届雪雕大赛和第二届冰雕展作为冰上文旅融合示范品牌。
5.合理布局冰雪运动场地。打造海拉尔区冰上运动核心区,打造牙克石市、扎兰屯市滑雪运动先行区,持续推进喜桂图、昂勒冰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打造冰雪运动健身和冬季休闲旅游名城。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争取在海拉尔东山组团核心区新建1座现代化室内大型滑雪场、1处四季冰雪主题游乐园、1座冰雪运动博物馆,与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内蒙古冰雪运动学校共同形成冰雪运动项目场馆群。依托50个街道(社区)和50所学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设不少于100个可移动四季滑冰场,满足群众非冬季冰雪运动和游览需求。
6.建设季节性室外运动场地。利用山地缓坡、城市公园、河
道湖面等室外区域,新改造开辟20处以上季节性、便民化、娱乐性的天然滑冰场和嬉雪场地,形成“冰主雪辅、大小统筹、远近结合、各具特色”的冰雪运动场地供应格局。依托100所学校运动场、50个城市社区广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年冬季浇筑150块以上冰场并配备相应器材和服务设施,及时满足群众需求,保障学校冰雪项目教学及课外活动开展。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文旅广局、体育局、人社局;配合部门:各旗市区人民政府
(八)实施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工程
1.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巩固拓展“礼让斑马线”、垃圾分类等文明实践成果,推动“最美现象”成为社会风尚,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以“喜迎十四冬”为契机推动全民志愿,广泛培育和招募各类城市志愿者,做好服务赛会期间城市运行保障、社会氛围营造、赛场文明宣传及和谐环境创建等工作。
2.持续深化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路网。重点实施望城路南段、建设五道街、维纳河路项目,提高道路城市道路交通效率,为百姓提供便利的出行环境。提高综合承载力,打造便捷畅通的交通保障网络。抢抓国家湿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持续推进供热供气、给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和配套建设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统筹推进老旧城区、老旧小区、老旧街区改造提升,健全完善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市容市貌,加大场馆周边环境综合整理度,持续巩固城市精细化管理成果。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配合部门:各旗市区人民政府
(九)实施数字治理赋能工程
1.建设信息化指挥调度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内蒙古冰上运动中心多功能用房一楼建设集协同指挥、应急处置、安全监控、赛事管理、成绩发布、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运行指挥平台,接入各分指挥中和各赛区、各场馆(场地)、各接待酒店以及主要交通要道视频监控信号,通过大屏幕和终端监控设备实时掌握赛事进度、服务保障、设备运行情况并及时下达相关指令,统筹指挥调度。
2.研制开发智慧“十四冬”程序。依托5G通信、大数据和云计算、云存储,研制开发“冬运一码通”APP,整合注册报名、身份查验、对口接待、赛事发布、医疗保障、网络购票、交通出行、气象服务以及旅游推介、网上商城、邮政速递、移动支付等功能,实现“多码合一”、“多证合一”,为运动员、教练员、技术官员、记者、观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务。同时,将“冬运一码通”数据接入运行指挥中心后台,真正实现场内场外、赛前赛中赛后全过程、全要素“一码通”。
牵头单位:市体育局
四、时间步骤
(一)重点推进阶段(2023年8月—2024年2月)。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十四冬”各项筹办工作,打造继北京冬奥会后国内又一项精彩绝伦的冰雪赛事盛会,同时借助筹办“十四冬”,广泛组织实施各类冰雪赛事活动,不断提升群众参与冰雪运动和开展全民健身的宣传推广力度,掀起北京冬奥会后群众积极参与冰雪运动新热潮。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政策支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冰雪运动设施,初步形成全季全时全域滑冰滑雪、运动健身、休闲娱乐格局。力争“十四冬”举办期间吸引线上线下观众超过1000万人次。十四冬”后呼伦贝尔每年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超过70万人、吸引冬季游客超过80万人次。持续开展宣传造势。落实好“十四冬”呼伦贝尔赛区宣传工作方案,加强各种媒体实时报道,宣传呼伦贝尔冬季体育运动及365体育投注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和文明建设成就,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气氛热烈的舆论氛围。赛前要精心组织宣传报道,达到赛事未开,期待满满的效果;赛中密集宣传精彩镜头,达到隔着屏幕身临其境的效果;赛后要策划系列冰雪活动,达到投入其中、乐在其中的效果。
(二)巩固提升阶段(2024年2月—2025年2月)。扎实做好“十四冬”后半篇文章,对冰雪运动赛事活动、场馆场地、装备器材、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提升,真正打造全季全时全域滑冰滑雪、运动健身、休闲娱乐格局。召开冰雪体育发展论坛,邀请国内外冰雪运动和体育产业领域优秀企业、协会组织、专家学者到365体育投注进行现场观摩指导、问诊把脉、共话发展。认真做好“十四冬”各类资料的整理、完善、归档工作,梳理特色亮点,总结问题不足,形成具备普遍参考价值的总结性、经验性材料,以此为契机努力争取国家体育总局命名365体育投注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示范市。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主要承办旗市区应结合地方特色和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各自的工作方案并成立推进领导小组,全面推进此项工作。
(二)强化保障措施。市本级财政坚持将1000万元冰雪运动发展资金列入年度预算,各旗市区每年要投入冰雪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同时,鼓励以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具有公益性、大众化的冰雪运动设施使用和活动项目给予补贴支持。
(三)加大宣传引导。在“喜迎十四冬”系列活动、城市公共空间改造以及户外公益广告制作中,充分植入呼伦贝尔地域品牌元素,展示呼伦贝尔城市内涵。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冰雪运动宣传活动,提高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对冰雪运动的认知度和兴趣度,营造浓厚的冰雪体育文化氛围,引导群众养成“冬季运动、从我做起、健康快乐”的运动理念,积极参与大众冰雪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