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60073302996XP/202504-00014 | 组配分类: | 招商引资政策 |
发布机构: | 365体育投注办公室 | 主题分类: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名称: | 365体育投注办公室关于印发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30条措施的通知 | 文号: | 呼政办发〔2025〕9号 |
成文日期: | 2025-04-03 | 发布日期: | 2025-04-03 |
经365体育投注同意,现将《呼伦贝尔市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30条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5年4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呼伦贝尔市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
冰雪经济活力30条措施
一、推广普及冰雪运动
1.持续发挥“十四冬”激发的“冰雪热效应”,以“大众冰雪季”为主题,广泛开展冰雪那达慕、冬季英雄会、冰雪嘉年华等特色活动及冷极马拉松、冬泳邀请赛、城市越野滑雪挑战赛、滑冰马拉松等品牌赛事。推广滑冰、滑雪、雪地足球、雪合战、冰上龙舟、抽冰嘎等群众身边的冰雪运动,推进冰雪赛事活动“一旗(市、区)一品”建设。(责任单位:市体育局、文旅广局,各旗市区人民政府)
2.引导社会力量规范组建冰雪运动俱乐部、冰雪运动培训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成立冰雪运动协会,依托各类协会、俱乐部及体育(冰雪)校外培训机构,针对不同年龄段爱好者开展健身指导,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责任单位:市体育局、文旅广局,各旗市区人民政府)
3.将冰雪运动纳入各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学校实际需求,浇筑简易冰雪场地,设置特色课程,组织赛事活动,举办冰雪运动体验,持续开展冰雪进校园活动。巩固扩大冰雪运动特色校规模,到2030年达到200所。每年举办冬季运动会、冬季项目传统校际联赛、中小学生冬季运动会等赛事,建立健全冰雪项目青少年赛事体系。开展“运动队开放日”活动,定期将冰雪场馆、训练资源有序向青少年开放。(责任单位:市教育局、体育局,各旗市区人民政府)
4.提升内蒙古冰雪运动学校办学和训练水平,加强与上海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体育高等院校合作,培养冰雪体育专业人才。大力发展速度滑冰、冰球、越野滑雪、冬季两项等优势项目,增强花样滑冰、冰壶、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等内生动力,提升科学化训练水平,进一步优化自治区、市、旗(市、区)三级冰雪运动少训、青训、集训体系,向自治区以及国家队输送人才。争取在2026年米兰冬奥会、2028年全国“十五冬”等重大赛事中有更多呼伦贝尔籍运动员参赛并争创佳绩。(责任单位:市体育局、教育局,呼伦贝尔学院、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扎兰屯职业技术学院)
5.将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打造成为国家级冰雪运动训练基地,切实发挥内蒙古冰雪运动学校“国家级体育人才培养基地”作用,为冰上项目专业队训练比赛提供服务保障。指导扎兰屯金龙山滑雪场、牙克石凤凰山滑雪场提档升级,打造国家级、自治区级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冬季两项、越野滑雪冰雪训练基地。加强与其他盟市的交流合作,完善冰雪项目训练资源共享共用机制。(责任单位:市体育局,扎兰屯市、牙克石市人民政府)
6.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场馆设施优势,积极引进举办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冰壶、自由式滑雪等国际国内高水平冰雪体育赛事,各相关旗市区也要因地制宜,承办举办雪地定向、雪地足球、冰钓等特色赛事,吸引国内外游客和冰雪运动爱好者前来参赛、观赛,促进体育、旅游、文化、商务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冰雪运动品牌。(责任单位:市体育局、文旅广局、商务局)
二、构建冰雪产业链条
7.主动融入国家冰雪经济“一区两带多节点”空间布局,以海拉尔区、牙克石市、扎兰屯市、满洲里市等地为核心,找准定位,将呼伦贝尔市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冰雪经济引领区。支持海拉尔区打造“北疆明珠冬运之城”。加强与东三省、北京、河北等优势发展区域合作,借助更长的冰雪季节优势,吸引专业项目队和冰雪运动人口错季错峰交流。依托“北疆文化”建设,打造“冬运之城”冰雪文化名片,提升呼伦贝尔市在冰雪经济中的位次。(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局,各旗市区人民政府)
8.发挥赛事溢出效应,借助“十四冬”场馆资源及每年承办举办的各类高水平冰雪赛事活动,发挥引领促进作用,培育发展冰雪运动专用器材、服装服饰、个人冰雪装备等研发制造产业。强化部门间融合互补,逐步拓展冰雪领域赛事策划服务、设施维护管理、应急救援、营销推广、环境保护、专业培训、医疗康复等产业。依托365体育投注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更多冰雪与文化、旅游、体育、消费融合的文创产品,打造冰雪赛事IP。利用好呼伦贝尔冰之恋、呼伦贝尔品牌、商标,开发、引进御寒效果好、富有地方特色的适合呼伦贝尔冬季户外活动的服装鞋帽和运动装备。增设冰雪产业模块,为冰雪消费者提供高质量服务。加强区域协调联动,依托举办国家级以上赛事活动,逐步扶持培育一批冰雪领域的龙头企业。各旗市区要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打造冰雪场景和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冰雪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责任单位:市工信局、文旅广局、体育局,市文旅投公司,各旗市区人民政府)
9.全力打造滑雪旅游度假地,以海拉尔区、满洲里市、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等地为重点,按照全区统一规划,突出呼伦贝尔特色,打造一批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滑雪旅游度假地,打造呼伦贝尔特色冰雪场景。提升中心城区城市越野滑雪公园和海拉尔东山冰雪场馆集群配套水平,开发以野雪野冰为主,森林草原互补的冰雪旅游天路,打造冰雪旅游高质量目的地。(责任单位:市文旅广局、体育局,海拉尔区、满洲里市、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人民政府)
10.持续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歌游内蒙古·欢乐冰雪季”“呼伦贝尔大草原·冬季英雄会”“醉冷呼伦贝尔”等文体旅商融合活动,引领打造大众冰雪季、冰雪那达慕、冬季英雄会、冷极马拉松、呼伦贝尔冰雪日等地方冰雪品牌活动,提升冰雪旅游影响力。(责任单位:市文旅广局、商务局、体育局,各旗市区人民政府)
三、激发冰雪消费动力
11.推动海拉尔区、满洲里市、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额尔古纳市、根河市等冰雪运动基础较好、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建成独具特色的冰雪旅游消费中心。不断完善和巩固提升365体育投注冰雪旅游的“质”和“量”,加强与东三省、内蒙古东部盟市等地联动,全力打造区域冰雪旅游消费中心。支持各旗市区发挥冰雪赛事活动溢出效应,鼓励开展冰雪消费季等文体旅商活动。支持旗市区、协会、俱乐部等申办、承办国际国内高水平冰雪赛事活动,推动全民冰雪赛事进景区、进公园、进街区、进商圈。(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商务局、文旅广局,各旗市区人民政府)
12.围绕游客“吃住行游购娱”设计开发特色冰雪主题产品,促进冰雪运动与餐饮、住宿、娱乐、休闲、购物等多业态跨界、跨项、跨场景融合,推出冰雪体验、冰雪节庆、冰雪乐园、冰雪观光、冰雪文化、冰雪美食、冰雪商贸、冰雪表演、冰雪旅拍、冰雪民游等多样产品,提升游客和群众参与度和体验感。(责任单位:市文旅广局、体育局、商务局,各旗市区人民政府)
13.支持各旗市区全方位排查、盘活可利用资源,对基础设施和服务条件实行简单适宜、就近就便及可参与化、网红化改善改造,构筑小而美的城市“会客厅”、休闲驿站、冰雪街区,强化与非遗文化传承、传统习俗活动及演唱会、音乐节等联动互促。打造沉浸式演艺、展览、娱乐等冰雪消费新场景。(责任单位:市文旅广局、体育局,各旗市区人民政府)
14.联合金融机构,整合冰雪运动场所、旅游景区、冰雪企业等资源,发放冰雪消费券,推出形式丰富、吸引力强、满足多元需求的联票、季卡、套餐等消费产品。(责任单位:市文旅广局、体育局,各旗市区人民政府)
四、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15.支持冰雪运动场地、冰雪旅游设施等项目建设,把冰雪经济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确保冰雪运动场地、冰雪户外营地和体育文化旅游设施的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优先考虑生态友好型用地规划,确保冰雪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责任单位:市体育局、自然资源局、文旅广局、生态环境局,各旗市区人民政府)
16.鼓励社会资本在人口集聚区利用体育用地、旧厂房、仓库、商业设施等,新建、改扩建大中型室内冰雪运动中心,推动冰雪运动四季化发展,推出一批冰雪运动体验基地。积极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利用各旗市区公园、河道、湖面、操场等冬季闲置场所建设滑冰、滑雪等简易场地并市场化运营。(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各旗市区人民政府)
17.积极争跑自治区资金项目支持,加强冰雪运动场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交旅融合发展,打造“乌—阿—海—满”旅游交通圈、“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区域旅游交通圈。完善市域内铁路、公路等交通服务向冰雪运动重点区域延伸,打通景区景点连接线,增加冰雪运动目的地列车班次、航线航班,优化交通服务。(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文旅广局,呼伦贝尔市机场公司、海拉尔车务段)
18.鼓励交通企业与冰雪旅游景区、酒店、滑雪场等合作,开发冰雪旅游专线,提供一站式“交通+旅游”服务。与旅游公司合作,推出冰雪旅游套餐,吸引更多游客。(责任单位:市文旅广局、交通运输局,各旗市区政府)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9.丰富和完善呼伦贝尔学院冰雪运动学院专业设置,逐步推动在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扎兰屯职业学院设立冰雪运动及相关专业,与企业深入合作,探索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技术型冰雪体育产业人才。(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呼伦贝尔学院、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扎兰屯职业学院)
20.鼓励各旗市区业余体校、各冬季项目传统学校因地制宜组建冰雪运动队,加强后备梯队建设,构建内蒙古冰雪运动学校为龙头、旗市区后备人才队伍为补充的递进式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呼伦贝尔学院、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和扎兰屯职业学院体育类专业招生计划向冰雪运动倾斜。(责任单位:市体育局、教育局,呼伦贝尔学院、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扎兰屯职业学院,各旗市区人民政府)
21.发挥毗邻俄蒙地域优势,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教练员等专业人才。支持冰雪项目退役运动员就业培训和职业能力建设,拓宽运动员升学就业渠道。(责任单位:市人社局、教育局、外事办、体育局,各旗市区人民政府)
22.借助内蒙古冰雪运动学校教学资源和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场馆资源,辐射带动365体育投注冰雪运动、冰雪产业教学资源和场馆场地资源,打造市域内教学、实训、就业、培训一体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责任单位:市体育局、教育局)
六、深化区域合作交流
23.充分用好现有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举办项目推介会、冰雪装备展等,吸引区内外冰雪领域知名企业到365体育投注开展合作,包括:建设滑雪场、冰雪乐园、冰雕展览等综合性冰雪景区;建设冰雪主题酒店、温泉度假村等高端住宿设施;建设或升级滑雪场、滑冰场,配备先进设施;建设冰雪运动培训中心,提供专业培训;建设冰雪主题美食街,提供特色餐饮等。(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中心,市体育局、文旅广局,各旗市区人民政府)
24.加强与俄罗斯、蒙古等邻近国家合作,举办冰雪体育赛事交流活动、开发跨境冰雪旅游线路、国际冰雪节庆等。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滑雪、滑冰等国际赛事,提升呼伦贝尔的国际影响力。将呼伦贝尔冰雪那达慕等民俗活动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冰雪文化结合,推出特色体验项目。持续开展中俄蒙国际冰雪节、中俄蒙冬泳邀请赛等活动,拉紧冰雪人文交流纽带。(责任单位:市体育局、文旅广局、外事办,各旗市区人民政府)
七、提升服务保障水平
25.压实冰雪场所经营单位、赛事活动举办方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安全标准化管理,加强对冰雪运动场所、赛事活动、装备设施等安全管理,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强化冰雪场馆质量安全监管。依据冰雪运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冰雪运动的安全和规范发展。加强冰雪运动场所的安全监管,确保冰雪运动的安全进行。(责任单位:市体育局、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各旗市区人民政府)
26.健全冰雪领域风险管理、气象预警、应急救援体系,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完善高峰期大车流应对处置机制,提升应急救援能力。(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体育局,市气象局,各旗市区人民政府)
27.学习借鉴黑龙江等地区先进经验,加强冰雪经济统计研究,构建冰雪经济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一体化平台,开展常态化监测。(责任单位:市统计局、文旅广局、商务局、发改委、体育局,各旗市区人民政府)
八、加强宣传与推广
28.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呼伦贝尔市的冰雪文化和旅游资源。制作高质量的冰雪旅游宣传片,提升呼伦贝尔市冰雪旅游的知名度。动员自媒体达人和广大市民及游客,形成浓厚宣传氛围。(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局、体育局,各旗市区人民政府)
29.与区内外旅游部门合作,推广呼伦贝尔市的冰雪旅游线路和产品。参加区内外冰雪旅游发展论坛、推介会,宣推呼伦贝尔市的冰雪旅游资源。(责任单位:市文旅广局、体育局,各旗市区人民政府)
九、加强政策支持
30.依据上级冰雪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支持,依法依规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并统筹各级财力,支持冰雪运动场地和设施建设。对贡献较大的部门单位、市场主体和个人进行表扬奖励。(责任单位:市财政局、体育局、文旅广局,市税务局,各旗市区人民政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365体育投注办公室 承办:呼伦贝尔市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 联系我们 站点地图
地址: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友好六街1号 邮编:021008
蒙ICP备16005794号 蒙公网安备 1507020200000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7000006
网站支持IPv6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