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365体育投注办公室 > 履职依据 > 政策文件 > 市365体育投注
索引号: 1134160073302996XP/202302-00032 组配分类: 市365体育投注
发布机构: 365体育投注办公室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通知
有效性: 有效 文号: 呼政发〔2023〕7号
成文日期: 2023-02-21 发布日期: 2023-02-21
365体育投注关于印发《数字呼伦贝尔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2-21 00:03 来源:365体育投注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各旗市区人民政府,365体育投注有关部门,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数字呼伦贝尔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2023年第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3年2月21日

(此件公开发布)


数字呼伦贝尔发展规划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发展形势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第一节 完善优化网络基础设施

第二节 统筹建设智能化公共设施

第三节 提升大数据中心效能

第四节 完善大数据平台集群

第四章 提升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能力助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第一节 打造数字化生态系统保护体系

第二节 提升数字化环境治理能力

第三节 促进能源资源智慧化节约集约利用

第五章 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发展特色数字农牧业

第二节 加快工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

第三节 培育低碳环保数字化服务业新业态

第四节 积极发展智慧文旅

第五节 探索独具特色的数字产业化道路

第六节 建设中俄蒙数字经济走廊

第六章 加快建设数字社会增进民生福祉

第一节 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

第二节 提升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

第三节 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第四节 促进数字乡村发展

第七章 扎实建设数字政府赋能政府治理现代化

第一节 强化数字政府基础支撑能力

第二节 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

第三节 推动公共数据汇聚整合共享共用

第八章 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创建一流发展氛围

第一节 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

第二节 提升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第三节 打造创新体系

第四节 充实人才队伍

第五节 丰富应用场景

第九章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节 强化统筹协调

第二节 加强督查考核

第三节 探索制度创新

第四节 拓展融资渠道

第五节 加大宣贯培训

前  言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呼伦贝尔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

加快数字化发展,是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着眼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也是呼伦贝尔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的关键之举。

本规划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相关部署,衔接《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内蒙古自治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数字社会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数字政府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3年)》等相关文件总体思路和工作要求,立足呼伦贝尔市当前数字化发展现状和需求编制形成。规划期为2021至2025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第一节 “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

数字基础设施质量持续提升。截至2020年底,365体育投注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为68.4万户,其中光纤入户64.58万户,占比90.94%;城市接入100Mbps及以上宽带用户59.85万,占比88.21%;各类光纤总长度11.95万皮长公里。365体育投注行政村村委会光纤宽带接入率达到100%,365体育投注行政村4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已建5G基站(试验站)523个。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6%,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65%。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迈出坚实步伐。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突出创新理念,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大数据体制机制保障和业务能力建设,持续完善水环境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地表水自动监测网,实施水质自动监测站升级及更新工程,扩展大气和水环境自动监测网。开工建设中俄蒙跨境地区水环境监测预警平台,扩展空水环境自动监测网。推进生态环境数据归集利用,建设数据中心,完善生态环境主题资源数据库,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健全环境信用系统。

数字经济发展特色初现。积极探索甜菜、肉牛等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道路,建立甜菜产业全产业链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大数据与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开展“互联网+现代农牧业”品牌化行动,注册呼伦贝尔草原羊肉、牛奶、马铃薯、大豆等区域公共品牌17个,完成牧业四旗域内1400个牧户以及70万只基础母羊的追溯信息采集,带动羊肉全产业链价值提升。大力发展极冷环境下汽车等工业产品检验检测等新业态,建立大数据创新创业(呼伦贝尔)基地和耐冷工业检验检测大数据产业研究所。积极推进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组织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对标引导工作和水平评估及贯标工作,完成对标企业409家,开展“万户企业登云”行动计划,已完成600户企业登云工作任务,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基础。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截至2020年底,365体育投注110多种特色产品实现在线销售,电子商务零售额15.7亿元,农产品零售额2.08亿元,365体育投注共有7个县级电商产业园,314个乡村电商服务站村级服务网点,农村电商服务站覆盖率达50%以上。因地制宜推进数字产业化,由呼伦贝尔365体育投注、国网信通、华为公司三方签订战略合作建设的海国华创大数据中心项目一期建筑面积3.19万平方米,总投资4.68亿元,投产后新增标准机房10个、标准机柜2060个,通过集约化建设及集中使用来节省政府各部门的信息化资金。

数字社会建设步伐加快。智慧医疗建设成效显著,365体育投注9个三级医疗机构,均能够提供远程医疗、分时段预约诊疗、检验检查结果在线查询等服务,建成覆盖365体育投注52个医疗机构的“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开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APP,建设“互联网+小药箱”。远程教育覆盖率持续扩大,建立365体育投注教育云平台、“同频互动课堂”系统,365体育投注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校园网建成率、教室多媒体配备率、同频互动教室覆盖率均达到100%,50所校园建成无线校园网,开通14条100M视讯联网专线,10个地区建成教育在线视讯管理平台,245所中小学接入市级指挥调度中心。人社服务数字化水平稳步提升,依托“12349”便民为老服务平台建设“互联网+”智慧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目前拥有社会加盟商147家,涉及家政、餐饮、代缴费等行业,平台建成后累计服务达到25万人次,完成365体育投注婚姻登记机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存婚姻登记历史档案补录工作,共计补录历史档案数据488451条。

数字政府建设成效彰显。电子政务网络建设逐级推进,市电子政务外网向下连接12个旗市区(不含满洲里、扎赉诺尔区)电子政务外网,现已接入市直部门93家,接入率100%,12个旗市区(不含满洲里、扎赉诺尔区)横向接入部门总数692家,接入率100%;苏木乡镇(街道)总计136家,接入率100%。政务云建设稳步开展,截至2020年底,365体育投注已完成42家政务部门65个信息系统上云工作,实现“马上办”248项、“一次办”777项、“网上办”579项、高频事项26项。智慧司法建设特色鲜明,建立了“智慧侦监”“整合公诉”“智慧执行”“智慧公益诉讼”“智慧案管”“移动检务”等独具呼伦贝尔特色的完整智慧检务体系。智慧城市建设有序推进,智慧海拉尔区一期建设顺利完成。目前,海拉尔区智慧城市监控资源点达到1880个点(城管680点、社区1200点),“智慧管网”“智慧供水”“智慧供热”系统有力提升了呼伦贝尔市城市建设绿色高效的发展质量。

第二节 “十四五”时期发展形势

加快数字化发展是构筑新时代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呼伦贝尔市的发展仍然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机遇下要有所作为,就必须要加快数字化发展。以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的普及应用,带动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精准决策的万物智联时代,为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公共服务水平、社会治理能力、科技创新活力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是关乎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和长久繁荣的重要基石。数据已经成为推进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资源。能否适应和引领数字化发展,成为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决定城市发展前景的一个关键。因此,呼伦贝尔市必须紧紧抓住数字技术变革机遇,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缩小与发达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实现“弯道超车”和“换道超车”。

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加速孕育形成。数字化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的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全面渗透和深刻影响生产、流通、消费、进出口各个环节,既有利于加快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大环境、保障我国经济体系安全稳定运行,又有利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各行业融合日益深化。呼伦贝尔市农牧业、林草、生态旅游、冰雪经济等领域优势突出,产业升级需求加快,产业数字化潜力巨大。必须抢抓数字化发展战略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集中优势资源,加快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产业化,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点,实现高质量发展。

数字社会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消除物理空间隔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从数字城市到智慧社区,从数字产业到智能产品,让生活更美好是数字呼伦贝尔建设的内在价值和行动方向。互联网+远程医疗、互联网+小药箱、在线教育等数字化公共服务广泛应用,有效缓解公共服务覆盖不均衡问题。建设数字社会,有助于解决城乡、区域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数字政府是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必然途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及其应用作为战“疫”武器,显著提升了城市数字化治理水平。当前,各地都在建设“城市大脑”,发展数字孪生城市,加快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能级。数字呼伦贝尔建设顺应数字化智能化新浪潮,符合城市现代治理新方向,恰逢其时、正当其势。

开创数字化发展新局面需要科学应对困难和挑战。加快数字化发展的过程中,呼伦贝尔市也面临困难和挑战。数字基础设施尚存短板,牧区移动宽带网络覆盖仍存在盲点,部分嘎查村、社区电子政务外网尚未覆盖。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程度不深,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总体滞后。智慧城市整体运行效能有待提升,数字化技术对于城市治理和服务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作用发挥不足,尚未建立有效的跨部门共享机制,尚未形成数据统筹规划、统筹建设、统筹管理的格局。本地化数字人才不足,核心信息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面对困难和挑战,365体育投注上下要深刻认识建设数字呼伦贝尔的重大意义,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科学应对,于变局中开新局,从实际出发奋力开创365体育投注数字化发展新局面。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365体育投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365体育投注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365体育投注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重要思想,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暨365体育投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聚焦高质量完成“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以内蒙古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坚持创新引领、数据驱动、开放带动,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呼伦贝尔,探索具有呼伦贝尔特色的绿色发展与数字化发展深度融合之路,建设更加美丽富饶和谐安宁呼伦贝尔,为在全面建设数字中国新征程上书写内蒙古新篇章作出呼伦贝尔新贡献。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集约建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系统观念,加强各部门、各项目在政策融合、标准规范、数据共享等关键环节的协同,规划引导、整合资源、有序推进,充分对接国家、自治区重大战略规划部署,确保数字呼伦贝尔各项工作与国家、自治区发展方向与目标高度一致、紧密衔接,避免重复建设。

——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标准,强化民生服务,缩小“数字鸿沟”,做到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真正把数字呼伦贝尔建设成为服务人民、造福人民的民心工程。

——数据优先,生态联动。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发挥数据要素的创新引擎作用,调动多元主体在数字呼伦贝尔建设中的积极性,构建充满活力的数字呼伦贝尔生态,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制度保障,安全发展。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安全建设,在数据开放共享、应用系统建设、运营管理等关键环节,建立安全保障体系,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切实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安全风险。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365体育投注数字赋能引领作用更加突出,绿色发展与数字化发展融合程度显著加深,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协同推进,传统产业迸发新活力,新增长点、新增长极加速形成,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驱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经过五年不懈努力,数字呼伦贝尔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和全方位成效,有力支撑呼伦贝尔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实现新的更大发展。

——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迈上新台阶。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基本形成,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实现中心城区、旗市区中心5G网络连续覆盖,乡镇农村、主要交通干线沿途、大型厂矿重点区域、旅游景点的移动网络和固定宽带网络等数字基础设施完善程度进一步提升,数据中心装机能力稳步增长。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取得新进展。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天地一体、全域感知、全网协同和全场景监管体系初步建成,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充分赋能生态文明建设,借助生态大数据系统,全面、准确地掌握365体育投注山水林田湖草沙等数据信息,借助高分辨率卫星、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测、精准指导生态环境治理,成为365体育投注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有力支撑。

——数字经济特色突出。一批基础良好优势鲜明的示范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一批示范产业链,以产业数字化为牵引带动,突出资源禀赋优势,聚焦特色产业,积极推动农畜林产品生产、装备制造、生物科技、冰雪等产业数字化发展,加快工业领域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鼓励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利用数字技术赋能生态产业,加快发展智慧文旅,结合365体育投注产业发展特点探索独具特色的数字产业化道路,推动大数据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数字社会普惠便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明显缩小,积极开展智慧社区和“互联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以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水务、智慧供热、智慧环保、智慧应急等为主的海拉尔智慧城市项目初步建成,数字社会建设全面惠及人民群众。

——数字政府高效协同。基本实现政府信息共建共享,稳步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显著提高,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按照自治区数字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安排,稳步提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服务能力和水平,移动政务服务平台覆盖范围与应用显著拓展,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可共享率和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不断提升,基本建成“一体整合大平台、共享共用大数据、协同联动大系统”的架构。

——数字生态初步构建。数据要素市场规则初步形成,信息安全保障不断增强,创新体系、人才队伍、应用场景逐渐完善和丰富,初步形成365体育投注数字经济健康、安全、创新、开放的良好发展生态。

展望2035年,365体育投注数字化发展水平大幅跃升,绿色发展与数字化发展深度融合,蹚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数字化转型的呼伦贝尔道路。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完善、类型多样、覆盖全面、应用广泛;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数字化水平全区领先,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深度融合,智能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数字生活全民畅享,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大幅缩小,有效支撑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共同富裕;数字化驱动政府深化改革成效凸显,全面实现“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用数据治理、用数据创新”;数字生态多元丰富,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发展环境更加安全,支撑载体更加全面,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对外交流和合作更加频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良氛围。


专栏1 “十四五”时期数字呼伦贝尔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1年

2025年

年均或累计

属性

数字基础设施

1

5G基站数量

523*

2500

[2000]

预期性

2

数据中心装机能力

20000

40000

[20000]

预期性

数字经济

3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

占GDP比重

%

/

2左右

/

预期性

4

数字经济示范产业链

/

≥5

/

预期性

数字社会

5

智慧社区试点

/

≥3

/

预期性

6

“互联网+美丽乡村”试点

/

≥2

/

预期性

数字政府

7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可共享率

%

87

95

达到自治区

要求

约束性

8

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

%

92

98

达到自治区

要求

约束性

注:①[]内为5年累计数②带*的为2020年数据。


第三章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第一节 完善优化网络基础设施

改造升级基础网络设施。推进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全面提升海拉尔区、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口岸地区的光纤接入占比和接入速率,加速农村光纤网络升级改造,持续提升农村百兆光网覆盖率,形成“百兆乡村、千兆城区、万兆园区”的光纤覆盖格局,积极建设“千兆城市”。持续提升4G网络覆盖质量,完善铁路沿线、主要公路沿线、主要旅游景区等重点地区的覆盖,扩大农村地区覆盖范围。深入推进IPv6(第六代网络协议)规模部署,加快数据中心IPv6改造,提升IPv6端到端贯通能力,加快IPv6在工业互联网、农业农村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医疗信息化等重点领域中的应用,开展市级政务外网IPv6升级改造,推动县级以上政府门户网站完成IPv6升级改造。

推进5G网络规模部署。加快5G规模组网和商业化应用,实现365体育投注主城区、重要功能区、重点应用区5G网络全覆盖,并逐步向乡镇延伸覆盖。加快推进 5G 网络应用示范场景建设,重点推进“5G+智慧矿山”“5G+智慧医疗”等场景落地,打造一批呼伦贝尔5G特色行业应用标杆。推进杆塔共享共建,开放共享杆塔和管道资源,加快多功能智慧杆及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开展存量杆塔改造工作。

加快推进物联网设施部署。基于4G/5G/eMTC/NB—IoT/LoRa网络,建设多场景、立体覆盖的移动物联网,促进“万物互联”。加强NB—IoT窄带物联网和eMTC中等速率物联网基站建设与信号覆盖,重点扩大窄带物联网覆盖范围,实现NB—IoT网络的城区全覆盖,保障室内场所、地下环境、林区等遮挡、边缘区域及偏远地区的窄带物联网网络信号覆盖。推动将行业物联网纳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推动卫星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国家战略,推动卫星互联网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市场应用、运维服务等,完成通信网络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实施“卫星+”示范应用工程,在生态环保、城市管理、智能交通、公共安全、应急救援、国土测绘、数字乡村等方面推进卫星应用,提升社会治理水平。针对农业、牧业、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等提供卫星互联网信息服务。

专栏2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工程

 

1.传统网络设施升级改造子工程

大力推进F5G(第五代固定网络)高速,提高固定宽带网络接入能力,推进千兆宽带进住宅小区、光纤网络等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骨干网、城域网与接入网同步扩容提速商务楼宇;提升农村牧区“智慧广电”宽带网络覆盖与服务能力,增强骨干网络和出口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光纤、广电5G、广播电视网络覆盖率。

2.IPv6升级改造子工程

鼓励运营商推进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网络改造,加快网络基础设施IPv6性能优化。推进应用基础设施IPv6改造,加快对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络和云服务平台的IPv6改造。开展政府网站IPv6改造、工业互联网IPv6应用、以应用需求促进IPv6网络发展。

3.5G基础设施布局子工程

鼓励5G运营商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布局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4.物联网应用示范建设子工程

着力推进物联网设备设施在城市管理、环保监测、交通旅游、文化教育、农牧生产管理、工业制造等领域的试点示范,助力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推动融合创新。

5.物联网接入平台建设子工程

规划建设开放式物联网泛在接入平台,初期采用虚拟化EPC部署方式实现感知数据采集,后期随着物联网业务量增加构建包含NB-IoT功能的5G基站,有序部署全域物联网设备统一接入。力争到2023年底,完成365体育投注重点区域物联网基站部署工作,完成开放式物联网泛在接入平台建设,有序统筹物联网设备接入。

6.高分北斗卫星资源应用子工程

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形成全区统一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和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服务能力。

 


第二节 统筹建设智能化公共设施

加快传统公共设施数字化改造。积极推进公共安全、交通、城管、民生、生态环保、农业、水利、能源等领域公共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与5G网络、物联网融合建设。推进道路、桥梁、公共服务设施、停车场和信号灯智能化建设,完善指示指路标志系统,在城市主干道路、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加装导引终端,实现智慧导引。鼓励应用公路、桥梁等智能养护设施,建立包括公路、桥梁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造、养护、运行管理等在内的全要素、全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

统筹推进感知设施建设。将感知终端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建设,推动感知设施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共址部署。整合各部门各行业物联感知终端,统筹部署视频采集终端、RFID标签、多类条码、复合传感器节点等物联网感知设施,建立覆盖交通、路灯、水电气暖、园林、环卫、消防、地下管网、垃圾处理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感知识别体系,提升365体育投注各领域要素感知、信息采集和全景式描绘能力。推进智能灯杆、智慧管网(廊)、智能停车场、智能取物柜、无人贩卖机、智能垃圾分类收集箱、智慧门牌等合理布局与建设,着力提升智能化、集成化和综合化服务水平。探索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城市信息模型(CIM)技术,构建城市全覆盖的数字化标识体系,研究建设海拉尔区数字孪生示范区。

建立空天地一体的感知体系。结合呼伦贝尔市幅员辽阔的特点,加快建设基于北斗系统、卫星通信网络和遥感卫星的空天信息网络,加快北斗智能终端部署,强化草原、沙地、湿地、河湖、森林、耕地等关键生态节点的遥感监测和应急保障服务能力。研究建设由无人机、摄像头、智能终端设备组成的低空感知网络,重点对地表资源、环境、生态、自然灾害、工程建设、城市发展等要素进行全时全域感知监测。推动信息识别技术、高分卫星遥感影像、三维地图、视频图像以及智能感知等技术在基层治理的应用。

第三节 提升大数据中心效能

推进大数据中心企业扩容升级,提升大数据中心行业运营水平,重点发展基于数据应用服务的一体化城市级数据中心。统筹云平台、边缘计算平台、智能计算平台布局,合理布局边缘计算节点,促进“云边协同”,推进异构算力发展,加快发挥其在云计算和边缘计算中的作用。推动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智慧运营,不断提升竞争力。


专栏3 大数据中心建设专项工程

 

1.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子工程

鼓励建设云数据中心,支持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建设具备IaaS、PaaS、SaaS服务能力的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平台,打造云服务集聚区。积极推进整机柜服务器、规模化数据中心、绿色智能服务器等新型IT设备在数据中心中的应用。加强分布式供能、自然冷源、直流供电等技术在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应用。加强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应用,推动能源、资源智慧化管理技术在数据中心运营中的普及。鼓励新建数据中心按照绿色智能、软硬件全栈集群计算设计,大幅降低总体投资与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2.大数据产业园区建设子工程

以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数据中心企业为重点,培育、集聚一批创新型大数据企业。对接区外各大软件公司承接软件服务外包、软件测试等产业转移项目,研究在经开区建设软件产业集聚区。

 



第四节 完善大数据平台集群

整合拓展现有信息系统,提高应用效率。按照“先整合再联通”的原则,将由政府投资建设、政府与企业及其他机构联合建设、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或需要政府资金运行维护的、用于支撑政府业务应用的各类信息系统进行梳理整合,消除对系统使用与实际业务流程长期脱节、功能可被其他系统替代、所占用资源长期处于空闲状态、运行维护停止更新服务、使用范围小、频率低的“僵尸”信息系统,对应用广泛的系统进一步完善优化系统拓展应用领域。

建设逻辑集中的公共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坚持“一数一源,一源多用”的原则,建立部门数据编目规则与智慧城市编目规则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统一的目录体系进行数据调度,并在尊重数据安全与隐私的前提下,让数据更易获取,最终打破数据孤岛和部门数据垄断。建立业务运作和管理决策中所需要的各类信息及其关系的组件及其标准,包括数据资产目录、数据标准、数据模型和数据分布四类,在此基础上开发通过组件集群集成的软件平台。从电子政务入手逐步建立起各类需求组件及其建设标准,最终实现为各部门提供协同办公的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及SaaS(软件即服务)各层服务。

建设呼伦贝尔“数据湖”。探索以“数据湖”的架构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应用城市运行产生的海量数据,把不同结构的数据统一存储、深度开放,真正解决数据集成问题。构建科学、完整、统一的数据入湖标准及流程,确定数据的所有者、明确数据发布标准、定义数据密级,采取分域分类的数据入湖策略,建立不同类别数据及其关系的组件规范,制定个性化的数据服务策略,实现“原生入湖、分类存储、按需使用”。构建统一数据的目录,实现访问共享,拓展大数据应用场景,加速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围绕“数据湖”基础设施构建大数据产业生态。


专栏4 城市数据治理体系建设专项工程

 

1.城市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制度子工程

以数据标准为出发点,对大数据建设的数据采集、归集、整合、共享、开放等全过程阶段的建设进行指导和规范。积极借鉴国际标准,充分运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从数据业务定义、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运维等方面明确要求,促进城市数据的规范化管理。

2.城市数据资源底座子工程

坚持 “一个数据中心”的原则,建设稳定可扩展、统一和安全、灵活扩展性于一体的能够满足城市数据资源体系建设要求的“1+12+N”技术支撑平台。“1”是365体育投注统一的一体化大数据平台,“12”是在1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4个旗、3个自治旗部署的应用节点,“N”是经批准建设的部门分平台,通过提供自建模式或多租户服务模式,确保365体育投注公共服务资源在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实现汇聚。在拓展各类业务应用时,保障数据统一从大数据资源平台中获取。实现对敏感数据与应用访问的权限控制和轨迹跟踪,加强对隐私数据的管控和审计,细化安全管理规范制度,做到事前可管、事中可控、事后可查确保系统数据安全。在需求变化方面,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应用需求逐步迭代建设数据供应体系,平台的功能、性能等可以增量迭代更新,统一规划分批分阶段进行建设。

3.数据赋能子工程

通过数据的大集中形成全域统一城市数据资源,对数据资源进行整合、融合,形成城市各要素的主题库,并且结合场景化应用推导建设贴合业务需求的专题库,最终对数据进行统一编排、能力封装、业务构建,形成可以快速满足专题应用需求的业务支撑体系。通过构建标签和画像体系,实现对整合的海量数据进行归纳、关联、挖掘,形成具有完备业务价值的标签,以标签为基础支撑政府相关部门的业务应用。用标签技术对政府业务对象进行画像和相关特征分析并进行识别、分类,建立相关的业务应用以辅助政府在相关的业务上进行工作流程、工作模式的改进。

 


第四章 提升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能力助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第一节 打造数字化生态系统保护体系

推进自然资源大数据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重点围绕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构建全方位、多角度、高效运转、天空地一体化,集空间管控、物联感知、开发利用、生态修复等信息为一体的自然资源大数据平台。加强基础测绘工作,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建设。实地采集区域内水、土、气、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样本,通过检化验和数据分析,判断区域生态健康状况、历史演变规律、实时动态监测等,设立“生态指数”监测评价系统,为“绿水青山”建立生态电子档案。

构建林草资源数字化综合保护体系。完善林草资源“一张图”“一套数”动态监测体系,开展林草健康诊断,加强林草监测体系建设,实现林草智慧化管理,研究建立统一的林草资源动态监测管理平台和生物多样性、珍稀动植物迁地保护等信息库,实现数据指挥“一张图”,科学管理“一张网”,精准服务“一平台”。研究建设“互联网+森林草原防火”督查平台,围绕提高森林草原火灾防控能力、扑救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完善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监测预警体系和人工增雨作业体系,防灭火基地建设等,定制开发集在线填报、督导检查、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强化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探索建立林草病虫害实时监测和应急处置体系。充分运用“互联网+种苗”等新模式,培育使用优质种苗。

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融合,完善水利监测体系,建设对涉水对象属性及其环境状态进行监测和智能分析的天空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升级河湖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支撑查、认、改、罚全生命周期的河湖监管平台。进一步优化完善集“互联网+视频监控、生态科学监测、大数据云计算处理”于一体的呼伦湖保护区数字化监控平台。加强智慧水利大数据平台建设,加速推进水文、水资源等重要水利数据有序共享,推动水利、水文、环保、国土、住建、气象、林业、农业等相关职能部门业务信息系统对接,集成已有的水质监测数据、水位监测数据、视频监控数据。建设数字孪生流域,以流域为单元提升水情测报和智能调度能力。

提高黑土地保护数字化水平。依托生态大数据平台,研究建立涵盖黑土地的理化性状、养分情况及其变化情况的大数据平台,完善黑土地质量管理体系,优化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运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提高速测水平与效率。到2025年,建设耕地质量监测预警和信息化服务区域站2个;建设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40个,监测点2700个,其中岭西长期定位监测点10个,监测点700个;岭东长期定位监测点30个,监测点2000个。

优化完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体系。开展城市陆域生态调查评估,利用遥感、地面调查、模型分析等方法,针对城市生态系统特征开展高密度城市尺度地面调查,完成365体育投注植物样地、植被斑块、动物样线、河流水生态样点的实地调查,开展全覆盖高分辨率的遥感数据系统调查与评估。加强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关注市民生态获得感。定期发布包括生态产品价值量在内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报告。


专栏5数字化生态系统保护专项工程

 

1.呼伦贝尔市气象大数据平台建设子工程

在整合硬件资源和气象数据的基础上,建设集约化基础设施资源池,搭建气象大数据平台,建立智能综合管理平台、数据服务系统和网络安全体系。智能综合管理平台方面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以数据流为切入点,重构业务流程,对原有分散的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建设一体化的智能管理平台,形成基于统一平台的业务系统应用,覆盖从装备研发到数据服务的全链条业务处理能力。大数据应用系统建设方面,汇集应用气象观测数据,空间地理数据、相关行业数据、政府部门相关数据、互联网气象数据等资源,强化气象数据资源与行业数据资源的关联分析、深度挖掘和融合利用。信息安全体系方面以底层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作为底层的资源层,通过软硬件自动部署、服务蓝图定义、服务策略定义等手段,在上层将各类服务通过服务目录的形式提交给各级用户,形成面向云管理的服务交付和服务治理,通过与安全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形成面向云运维的一体化管理架构。

2.天气气候系统大数据平台子工程

天气气候系统大数据平台将综合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气象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资源和其他行业数据资源的数据共享和交换,逐步构建资源高效利用、数据充分共享、流程高度集约、标准系统完备的气象大数据服务格局,打造“立足呼伦贝尔、服务一带一路”的气象数据集约整合平台,实现气象数据汇聚存储、气象业务平台集约整合,提升呼伦贝尔气象现代化水平和防灾减灾基础支撑能力。

3.智慧水利建设子工程

以智慧感知为核心,实现地下水监测、河湖管理“四乱”问题、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山洪预警等实时监控,实现数据对接集成,构建以数据为驱动的水源、供排水、涉河湖违法违规事件感知体系,优化监测体系架构设计,提升水质、水位、流量、雨量、灯光控制、闸坝、外物入侵河道、视频自动识别等物联监控终端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为管理部门提供精准可靠的数据。

 


第二节 提升数字化环境治理能力

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打造建设呼伦贝尔市智慧环保管理平台,整合各类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建设涵盖365体育投注各级生态环境系统在内的生态环境系统大数据一体化信息管理和应用体系,实现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完善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体系,实现系统整合、数据汇聚、资源共享。健全固定污染源统一数据库,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等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全面推广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生态环境政务服务模式,提高办事服务效率。建立全景式生态环境形势研判模式,强化对大气、水、土壤、生态、核与辐射等多种环境要素及各类污染源的全面感知和实时监控,深化生态环境大数据分析及创新应用。

加快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数字化改造。利用大数据、云服务、“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基于环保专网、互联网,提升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监管信息化水平。通过在额尔古纳河流域范围内构建地表水水环境预警、溯源信息平台,结合遥感、GIS、无人机观测技术,实现对流域内水环境质量变化预警、水污染源排放溯源、水环境保护管理调度功能。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依托国家、自治区现有平台,以无人机、遥感影像为手段,通过“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完成对生态红线和自然保护地实地检查。完善365体育投注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业务系统,实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业务化和标准化运行,加大管理力度,扩大实地检查范围。到2025年,水陆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调、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形成,自动化、智能化、立体化监测能力初步形成,大数据综合分析能力显著增强。

创新生态环境执法模式。推广“互联网+统一指挥+综合执法”非现场监管模式,大力拓展非现场监管的手段及应用,以自动监控为主,推行视频监控和环保设施用水、用电监控等物联网监管手段,积极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推进大数据采集分析、违法风险监测预警等在环境执法中应用。强化综合行政执法职能,加强旗市区监管执法能力、基层执法队伍建设,统一服装,配置调查取证、移动执法、数据分析所需设备。

加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中的新技术应用。加强极端天气监测预警,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完善多要素、全时空的综合立体气象监测网和生态系统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天气气候系统大数据平台及数据应用中心,提升灾害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处理能力。发展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无缝隙精准预报预体系,健全融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智能预报预测系统,提升适应气候变化及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能力。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合理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开展人工干预措施对不同类型下垫面的生态效益评估,强化气候资源科学利用和保护工作。到2025年,温室气体观测网初步建成,灾害性天气自动化监测率达到 95%,地面常规要素预报空间分辨率5公里,准确率接近国内先进地区同期水平

第三节 促进能源资源智慧化节约集约利用

建立能耗双控目标监测预警智慧平台。加快建设呼伦贝尔市智慧能源在线监测平台,实时监测、智能分析365体育投注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全社会用电量等数据,定期发布各旗县(区)、开发园区和重点用能单位的“双控”目标完成情况和预警信息,实行“红、橙、黄、绿”四级预警制度。完成重点用能单位一级(关口)能源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为实现能源管理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升级改造配电网,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打造节能审查全过程智慧管理体系。建立项目能耗数据库,用数据分析评估项目能耗情况,建立项目能耗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建立项目节能审查与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联动机制、项目能源“双控”和新增用能“等量置换”平衡全过程管理机制。

推广重点领域用能监测诊断数字化。鼓励工业园区推行资源能源环境数字化管理,实现智能化管控,加强生产制造过程精细化管控,减少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推进工业企业能源管控中心建设,推广工业智能化用能监测和诊断技术。建设绿色建筑节能监测管理平台,监测宾馆、饭店、银行、商场超市等重点非工领域的节能管理工作。挖掘民用建筑领域的节能潜力,推广智慧路灯。

推进能源低碳智能关键技术创新应用。发展互联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控制技术和高效率、低成体清洁能源的开发,推动超大容量、超远距离特高压技术、特高压柔性直流技术等先进电力技术的应用,促进智能电网产业技术发展,全面提高大电网运行控制的智能化水平。开展污染物处理及CO2减排、捕集、纯化和高效转化利用技术研发,实现电力产业节能减排。

推进能源互联网发展。推动能源产业和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能源数字化转型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促进智能终端及接入设施的普及应用,加强支撑能源互联网的信息通信设施建设,推进信息系统与物理系统的高效集成与智能化调控。加快化石能源生产监测、管理和调度体系的网络化改造。发展智慧用能新模式,逐步培育虚拟电厂、负荷集成商等新型市场主体,鼓励提供更多差异化的能源商品和服务方案。探索建设基于互联网的绿色能源灵活交易平台。发展能源大数据服务应用,鼓励基于能源大数据的碳排放相关专业化服务发展。


第五章 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发展特色数字农牧业

培育农牧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地理信息(GIS)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牧业生产过程全面深度融合,推动农业机械设备和生产设施智能化改造,在大兴安岭东南麓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应用全国农业建设综合监测监管平台,增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数字化管理。在鄂温克族自治旗、陈巴尔虎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扎兰屯市、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农畜产品主产区,建设智能化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等设施,提升农畜产品仓储保鲜能力和冷链流通率。推进重要农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与应用,建立甜菜、马铃薯、大豆等一批特色农畜产品大数据平台,支持额尔古纳市打造数字化甜菜产业链,研究建设马铃薯大数据平台和大豆种业创新中心,促进全流程、全产业链线上一体化发展,争创国家级农业数字化示范基地。建设数字农场、数字牧场,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的集成应用,在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等地区开展草原牧区智慧家庭牧场试点。

推动农牧业服务与管理数字化转型。推进呼伦贝尔市农机信息化管理服务、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数字化监测预警和内蒙古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与服务等平台应用,提升农牧业生产智能化水平。建立农牧业产业链数据采集体系,推广应用智慧农安平台,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监管方式创新,实现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推进智慧农牧业示范区建设,开展智慧农牧场技术攻关,实现农牧场生产关键环节的实时监测与智慧控制,促进农畜产品质量提升和节能降碳的绿色发展。提升智慧农牧业气象服务能力,实现融合农牧业生产大数据的基于位置、可定制、交互式、智慧型、个性化的“直通式”服务,重点开展大豆气象业务、科研、示范和面向365体育投注的服务指导工作,带动建设强筋小麦、双低杂交油菜、绿色啤酒大麦等农垦特色优势作物农业气象服务中心。

发展数字农牧业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发展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打造林下经济数字化综合信息平台,建立林产品订单机制,形成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为一体的产业信息联合体。打造特色生态草业数字化创新体系,加强草原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特色牧草资源分布情况、种植管理、防病防疫、草畜平衡利用等信息“一张网”。积极发展基于草原大数据的应用增值服务,研究建设院士工作站科研平台、生态资源保护共享平台、领导决策支持平台。发展种业大数据,建立呼伦贝尔优良牧草种子库,促进本地区特色牧草资源保护和优质牧草育种繁育。围绕马铃薯、林下经济等领域推广基于生产交易大数据的授信、保险和供应链金融等业务模式,创新供求分析、技术推广、产品营销等服务方式。


专栏6 农牧林草产业数字化发展专项工程

 

1.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数字化平台建设子工程

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设备连接在一起,完善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准确掌握病虫害发生情况,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全面提升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工作水平。

2.农产品全程追溯体系建设子工程

依托“互联网+”农牧业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实施农牧业智能技术攻关,推动牛羊饲养屠宰与肉制品生产全程可追溯系统建设,制定牛羊肉屠宰操作规程行业标准,满足绿色有机产品可追溯公共服务平台的技术需求。

3.呼伦贝尔肉牛产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子工程

建立肉牛产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为销售网点和农户提供综合信息服务。通过平台实现从数据采集、控制-网络传输-云平台搭建-大数据基础通用服务与分析-基础支撑框架平台-大数据综合服务模块全套技术解决方案。利用养殖场活畜资产管理、生产过程、生产设备、运输设备等各类传感器设备数据资源,为农牧民、养殖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并建立对金融机构贷后监控的服务体系,实现畜牧业生产者和金融服务机构之间的共赢。建立肉牛疫病防疫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建设肉牛疫病远程监测预警体系,建立营养代谢、围产、疾病、应激、用药全程预警,提升疫病监测防控能力。

4.甜菜全产业链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子工程

以额尔古纳晟通糖业甜菜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为基础,不断完善甜菜全产业链数据,建立365体育投注甜菜产业数智化。在甜菜种植区域,对甜菜种植各时期农艺措施态势实时监测与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自然灾害、高温干旱、农艺管理、施肥浇水、起收运输、农机调配等各类生产场景进行预警分析,为决策者提供预警报告,供管理人员及时处理。利用大数据挖掘算法、交互式可视化分析技术对各类数据、状态进行图表化汇总分析,提供各个业务流程、各个生产状态的各类数据汇总分析报告。平台为产业相关人员、企业的管理者提供的决策服务,通过采集数据、服务数据、管理数据以及相应结果数据积累到一定阶段,利用数据挖掘、数据统计、数据分析和模型预测,形成一系列决策服务系统。

 



第二节 加快工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在乳品加工、装备制造等行业以及国家、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先行推动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促进制造工艺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提高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支持企业应用智能设备、数控机床、自动化技术、自动识别技术、AGV等技术,促进车间计划排产、加工装配、检验检测、能耗管理等各生产环节的智能协作与联动,推动企业智能管理和决策。


促进传统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引导有基础、有条件的中小企业推进生产线自动化改造,开展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升级应用,鼓励企业实施“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加快危险作业岗位“机器换人”。积极推动华德、蒙拓、野田铁牛等企业升级改造,强化基础研发平台作用,全面提升机械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完善零部件生产、整机装配、产业服务产业链,推动农牧机产品突破关键技术,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对首台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升级步伐,推动产品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竞争力。构筑工业互联网基础,开展工业云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快推动工业知识、技术、经验的软件化,研究建设面向电力能源、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等特定行业、场景的工业APP,鼓励大中小微企业深度应用。鼓励工业企业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故障诊断、在线咨询培训等。

加强智慧矿山建设。充分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加快基于矿产开采、运输、加工等环节的5G+无人机(车)应用试验基地建设,推进井下无人钻机、无人矿卡、封闭厂区及短途非公路运输等领域的无人驾驶车辆测试和场景应用,在大型露天煤矿和井工煤矿打造不同条件、场景、模式下的5G+无人驾驶、5G+无人采掘示范项目,挂牌一批5G+智慧矿山示范基地。到2025年,力争实现重点露天煤矿矿用车无人驾驶、井工煤矿采掘面全部智能化作业。探索矿产资源智慧监管新模式,建立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码”,打造“一码”追溯矿区“前世今生”。及时、准确、全面掌握口岸进口矿产资源全方位、全过程信息,实现矿产资源状况及形势分析研判,实现矿产资源管理及开发利用全过程监管。

推动工业园区智慧化发展。将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应用场景汇集园区,全面整合园区内外资源,重点打造“一平台、两中心、六系统”(数据感知平台,智慧运营中心、数据存储中心,经济运行监测系统、能源消耗监测系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环境保护监测系统、交通物流监测系统、综合服务系统),实现园区内企业生产、环保、安全、能耗、物流等关键数据敏捷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和智能响应,水电气消耗、污水处理排放、污染物排放、危险物处置等实时自动监测,管道、闸门、压力容器等安全敏感区域智能预警,园区内基础设施网络化、开发管理信息化、功能服务精细化、产业发展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到2025年,力争365体育投注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智慧园区。

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应用。在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和自治区标识解析服务体系的整体架构下,按照自治区标识解析节点和公共递归解析节点建设要求,推动呼伦贝尔市标识解析体系建设与应用,利用标识实现供应链系统和企业生产系统间精准对接,以及跨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信息资源集成共享。鼓励农畜产品加工基地、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行业建立面向行业(区域)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实现跨行业、跨企业的工业互联网数据流通与利用。


专栏7 工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发展专项工程

 

1.工业智能化升级子工程

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冶金、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行业,大力推进“机器人+”,加快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建设,加快应用智能大脑等技术提升智能化水平。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运维服务等各环节的融合应用,建立数据采集分析和制造执行系统,实现全供应链、全生产线、全生命周期的科学管控。推动建立完善面向全产业链的大数据资源整合和分析平台,开展大数据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创新和试点示范。

2.网络化协同制造子工程

支持企业建设协同研发设计平台和网络化开放式定制平台,在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冶金、新材料、农畜产品加工等行业推广网络协同设计、虚拟仿真等新技术、新模式,开展基于互联网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试点。支持企业内部生产管理系统、控制系统、财务管理和数据平台等各类系统的集成整合、互联互通,开展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网络化协同试点示范,实现人与人、机与机、人机物互联的纵向集成。鼓励骨干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制造商、供应商、销售商、物流服务商和客户资源,推动企业间生产制造、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营销服务等系统的横向集成。支持构建一批面向企业、行业的私有云、公有云的制造业服务平台,提高企业闲置资产、过剩产能的利用率和资源整合能力。

3.工业互联网提升子工程

加快推动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标识解析体系应用。支持工业企业采用IPv6、工业以太网、工业PON(无源光纤网络)、工业无线、移动物联网等技术改造生产现场网络和系统,实现高效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等。积极争取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快推动365体育投注各类服务节点及产品信息数据库建设,逐步形成面向工业的标识注册、解析、查询、搜索、备案、认证等服务能力。推动工业互联网技术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应用率达到我国西部地区中上水平,企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4.工业云平台促进子工程

大力推广工业云建设,依托航天云网内蒙古工业云平台、东方国信内蒙古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工业云平台,为365体育投注工业转型升级提供关键平台支撑,完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365体育投注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内外网升级改造。深入推动中小企业按需上云。

 


第三节 培育低碳环保数字化服务业新业态

完善电子商务产业链。建立生产商、经销商、运营商、服务商等多主体融合的电商生态体系,以满足呼伦贝尔市电商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培育与电商产业链相关的物流仓储、网络运营、直播带货、美工摄影、教育培训、创业孵化等服务业。健全和拓展农村电商物流网络,加快县域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乡镇级和村级服务站(点)建设,打通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最后和最初一公里。加大电商和物流企业引入力度,加强与国内知名电商物流企业合作,持续引导各类中小微企业开展民族传统奶制品、农畜产品和民族文创等产品的网络直销。

发展智慧物流供应链。推动无车承运、物流追踪与物资管理、智能调度与高效储运、无人搬运与智能码垛、物流无人机等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提高物流作业能力和效率。将数据挖掘和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和配送系统,通过对物流数据、客户需求、商品库存等信息和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计算并决策最佳仓储位置与配送路径,实现物流存储与配送决策的智能化。推进冷链设施数字化改造,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加大温度传感器、温度记录仪、无线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及自动识别终端、监控设备、电子围栏等设备的安装与应用力度,推动冷链货物、场站设施、载运装备等要素数据化、信息化、可视化,实现对到货检验、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库存盘点等各作业环节数据自动化采集与传输,试点建设数字化冷库,探索建立呼伦贝尔冷链物流信息交易平台。

举办生态产业数字化转型高峰论坛。借助呼伦贝尔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契机,以“双碳”目标下生态产业数字化发展机遇为主题,聚焦智慧生态与绿色创新等热点话题展开交流与分享。通过举办系列峰会,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生态产业展示舞台,招徕领域强企、专家学者、数字英才,共商生态产业及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的新风向、新理念、新方案、新路径,推动创新创业成果对接落地,助力数字呼伦贝尔建设。


专栏8 低碳环保数字化服务业专项工程

 

1.农村电商发展子工程

鼓励支持具有农牧特色、物流基础的农村地区作为电商试点,建立健全运营办法和规章制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开展针对电商人才的信息化技能培训,扶持一批具有特色、经济效益较好、可大范围推广、带动效应强的优秀网店,指导更多当地农牧业从业者加入,形成发挥引领作用的电商示范区。

2.电商零售新业态培育子工程

支持发展网红电商、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社群电商、体验消费等智能营销新业态。充分利用国内知名电商平台优势,积极推进商贸企业线上、线下业务深度融合,带动365体育投注电商经济转型升级,打造电商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新零售业态,围绕生鲜、餐饮、农畜产品、日用品等,探索智慧超市、自助售货机等新模式。大力发展365体育投注特色产品电子商务,培育电商龙头,探索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建设,支持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发展跨境电商,探索建立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完善跨境电商服务体系。

3.智慧物流建设子工程

加快物流仓库、物流园区等智慧化改造,提升基础服务能力。鼓励传统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智能物流设备设施及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提升物流服务能力。积极开展偏远地区、特殊条件、特殊时期的无人配送示范应用,加快城市智能储物柜、保温外卖柜、自助售货机等基础设施部署。应用自治区建立的物流大数据平台,推进物流信息跨层级、跨行业、跨部门共享。

 


第四节 积极发展智慧文旅

数字化引领智慧旅游。加强与运营商合作,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5G等新一代技术搭建呼伦贝尔智慧旅游平台。加快呼伦贝尔智慧旅游指挥中心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建立智能监控、智能统计、智能管理服务体系。加快研发推广智能旅游手机APP客户端,为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全方位智能服务,建立以旅游大数据中心为核心的智慧旅游应用体系,建设城市旅游“一机游”服务平台,努力实现“一部手机游遍呼伦贝尔”。推进智慧景区建设,提升365体育投注景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发展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化旅游服务。建立旅游市场监管和征信奖惩机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与互联网旅行商合作,持续加大互联网营销力度。完善网络舆情监测应对机制,依托统一视频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平台,构建高效完善的旅游管理体系。

打造“互联网+”冰雪产业链。大力推广“互联网+冰雪运动”,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支撑,提升赛事报名、赛事转播、媒体报道、交流互动、赛事参与等综合服务水平。建立冰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及建设冰雪运动气象信息保障平台,以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冰雪体育运动、冰雪文化旅游、冰雪人才教育培训、冰雪现代服务为重点,加快数字技术与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充分挖掘特色自然资源、民族资源、文化资源优势,丰富数字媒体、数字出版、3D动漫、虚拟现实游戏和视频等数字内容供给,打造特色鲜明的草原数字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数字化广播电视作品制作与推广,促进数字影视、数字音乐、动漫网游、互联网新媒体、文化艺术设计等数字文化新业态发展。开发设计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数字文化创意产品,增强文化体验感,提升数字文化创意产品附加值。

推进智慧广电建设。加快应用4K超高清等先进广电技术,提升广播电视制作能力,增强365体育投注用户服务、技术支撑、监测监管智能化能力,推进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使人民群众能够享受更加丰富、更加优质、更加便捷的广播电视服务。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市级、旗市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完善应急广播体系。


专栏9 智慧文旅专项工程

 

1.智慧广电基本公共服务及文化大数据应用系统建设子工程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AI等先进技术,充分运用和拓展行业大数据资源,进一步增强广播电视服务能力。搭建一个统一、开放的智慧广电能力共享平台,实现智慧广电业务的智能、精细化管理,为智慧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供抓手,依托海量数据资源提供智能化、定制化、精细化的统一服务。

2.智慧文旅建设子工程

按照自治区“两中心,三平台”的架构,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数据中心、文化旅游指挥中心、文旅产业监测平台、文旅公共服务平台和文旅数据资源采集交换平台,探索建设365体育投注文化和旅游大数据平台,发挥公众服务、行业监管、文旅营销等功能。建立以国际旅游、全域旅游、四季旅游为目标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标准。进一步完善“指尖上的呼伦贝尔”全域通小程序内容,让游客全面了解呼伦贝尔人文历史,获取呼伦贝尔旅行资讯,并实现景区、酒店的即时预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让旅行更加便利化、智能化,助力呼伦贝尔全域旅游智慧化升级。依托互联网、新媒体、移动通信等现代信息化技术,整合景区旅游资源,利用规模效应,拓展旅游营销方式,逐步建立传统渠道和微信、抖音、直播等新媒体渠道相结合的综合营销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互动营销;通过旅游景区电子安全围栏系统,无人机技术,实现智能巡检保护游客安全游览;整合景区内已有智能安防系统数据,利用互联网+视频监控,低成本补充未能完善的安全死角,及时处理各种紧急事件。

3.数字内容产业园建设子工程

探索建设数字内容产业园,依托市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等文化场馆,加强VR/AR、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文化上的融合应用,打造面向公众服务的数字文化中心,继承发扬区域特色文化,推动365体育投注艺术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化和开发,增强文化保护能力,提升365体育投注居民文化素养,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第五节 探索独具特色的数字产业化道路

提升大数据产业发展水平。依托重点数据存储基地,带动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转换、数据预处理服务发展,壮大数据采集、存储管理、挖掘分析、安全保护及可视化等大数据服务产业。鼓励数据标注、清洗、脱敏、建模、分析挖掘、行业应用等领域大数据企业本地化发展。积极推进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特异群组挖掘等新型数据加工处理技术产业化,鼓励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围绕本市矿产、农牧、能源化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发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数据挖掘、语义引擎、数据仓库等解决方案,推动大数据加工处理产业优质发展。

推动大数据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积极发展数据灾备产业,打造区域性行业数据灾备中心,推动和引进区域内通信业、金融业、保险业等大型企业数据灾备中心落户365体育投注,引进和培育大数据灾备行业软件、硬件服务商,推进大数据灾备技术的研发和升级,完善大数据灾备产业生态链。加快培育工业品耐冷性测试大数据产业,以汽车耐冷性测试大数据应用为切入点,共建工业品耐冷性测试大数据产业支撑平台体系,建设航空器、汽车高寒测试气象服务平台,推动产业链向数据采集、清洗加工、分析挖掘、数据应用增值等领域延伸。

积极培育新兴数字产业。立足本地实际,培育一批新兴数字产业。支持以数据中心设备制造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鼓励特色工业软件产业发展,支持承接发达地区软件外包、软件测试业务,研究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建设软件产业集聚区。推进北斗导航产业化应用,提升应用水平。积极培育区块链产业,重点打造特色应用场景。开展生态环保等领域高分遥感卫星应用示范,促进高分数据区域应用发展。


专栏10 数字产业化专项工程

 

1.国家工业耐冷性检验检测大数据支撑服务平台建设子工程

以工业品耐冷性检验检测平台、耐冷检测大数据清洗加工平台为基础,建立国家工业耐冷性检验检测大数据支撑服务平台,提供包括天气预报、天气实况、预警、空气指数、测试车辆信息报备、测试需求发布等精细化数据服务,逐步拓展到航空航天设备等其他耐寒工业品的检测,延伸至大数据的采集、清洗加工、分析挖掘、数据应用增值等领域,促进数字金融服务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2.建设航空器、气象服务类平台建设子工程

采集包括气象观测数据、空间地理数据、相关行业数据、政府部门相关数据、互联网气象数据等,形成气象数据池,开展寒地冰雪气候资源评估与区划,开展高寒地区航空器、汽车耐冷性能测试、试验、试飞等气象精细化保障服务。

建立冰雪运动气象适宜指数、雪上运动气象风险等级标准,开展冰雪赛事高影响天气预报预警服务,加强图里河新型气象观测设备极寒外场考核试验基地建设,助力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融合发展。

3.推动北斗技术应用子工程

推动北斗技术在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草原森林防火、农牧业生产、交通运输、旅游服务和生态环保等领域应用。加强基于北斗的应用开发与技术创新,打通集北斗智能制造、北斗开发测试、北斗终端应用于一体的产业链,促进北斗产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应用。

4.区块链产业培育子工程

依托大数据中心,发展区块链算力。面向政府治理、交通物流、数字产业、工业互联网等领域,鼓励企业开展区块链应用技术研发。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区块链企业合作开展区块链核心技术研究,加快区块链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数字技术深度融合。重点打造农产品追溯、能源交易等具有本地特色的场景化示范应用,积极申报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特色领域试点。

 


第六节 建设中俄蒙数字经济走廊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中俄蒙经济走廊,引领丝绸之路数据港建设。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内通全国、外联俄蒙欧的通道网络体系。加快推进满洲里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重点打造呼伦贝尔市电子口岸平台,实现365体育投注口岸联网,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探索借助在线平台举办中蒙博览会、中蒙(合作)论坛、中俄特色会展等活动,进一步畅通中俄蒙经贸合作与沟通交流。建设完善“一带一路”供应链金融大数据平台,为招商引资和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服务。深度参与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发展泛口岸经济监测预警平台。


专栏11 中俄蒙数字经济走廊专项工程

 

1.技术合作平台建设子工程

积极推进大数据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共同推动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

2.经贸合作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子工程

探索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园区和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推动365体育投注优势特色产品对外输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探索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通关、物流等服务。通过贸易数据统计分析等功能,更好地为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3.线上人文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子工程

利用线上人文交流合作平台,不定期组织和开展线上交流活动,推动民族文化、民族教育、中医药(蒙医药)等人文领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交流合作。

 


第六章 加快建设数字社会增进民生福祉

第一节 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

推动人社服务一网通办。依托二代社会保障卡和电子社保卡,深度对接政务服务外网,实现人社服务全领域、多渠道、智慧化的线上一站式和线下一窗式办理。深化大数据在社保服务中的应用,通过大数据比对、调查摸底、数据动态更新等措施,精准发现农村居民、特殊困难人群、低保人群需求,落实特殊困难群体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依托自治区“四位一体”就业服务平台,联合本地职业院校等打造“互联网+就业+创业+培训服务”网络平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优质的基础实用技能培训和多样化的就业创业服务。探索发展具有呼伦贝尔特色、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评价和激励体系。

全面搭建数字医保新平台。以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上线为契机,结合呼伦贝尔市点多线长面广区域大的特点,全面提升数字医保技术水平,完善数字医保标准建设,推动搭建适合365体育投注的医保新平台开展医保云服务,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将职工参保信息查询、特慢病待遇申报、两定机构监管、跨省通办(医疗保险参保信息变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备案、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基础信息变更)等业务的经办服务从线下延伸至线上,让互联网科技惠及呼伦贝尔人民生活,解决医疗保障民生领域“难点、堵点、痛点”问题。

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加快卫生专网建设,规范医疗数据流通共享标准,提升卫生健康互联互通数据质量和安全性。建立健全呼伦贝尔医疗健康系统平台支撑体系,推动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等信息互联共享。开通远程问诊服务,完善电子病历数据库、电子健康档案、全员人口信息库、电子健康码系统。推广“互联网+小药箱”成功经验,利用数字化技术把医疗资源配置到边远农村牧区。支持医疗机构建设集医疗分诊、诊断和治疗于一体的AI决策支持系统,打造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就医全流程解决方案。利用数字化手段完善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机制。

扩大教育云服务覆盖面。针对呼伦贝尔地域广阔的特点,大力发展全覆盖、高效率、低成本的教育云服务,加强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灵活运用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互联网学习平台和电视“空中课堂”平台,开发具有呼伦贝尔特色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依托本地优质学校和优秀教师,以直播方式为薄弱学校、乡村牧区学校和教学点提供“专递课堂”、“同步课堂”服务。定期开展365体育投注教师线上教育教学培训,提升教师应用数字化技术能力。

加快智慧养老服务发展。以12349便民为老服务中心为支撑,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多主体参与、资源共享、公平普惠的智慧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加速微型物联网传感器在家庭养老的推广和普及,推广健康监测设备、可穿戴设备、养老智能服务机器人等应用,建立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动态自动报警和社区快速响应机制。创新发展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养老、个性化健康管理等智慧养老模式。

完善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全面提升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功能,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着力强化平台服务效能,规范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公开范围和程序。加强与自治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有效实现信用信息的交换共享。健全完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信用数据库,实现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内信息“应规尽归”。按照“谁产生、谁报送”的原则,推动涉企信息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内蒙古)协同监管平台报送。非涉企信息向呼伦贝尔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报送,实现公共信用信息及时、准确、规范、完整的报送。

强化数字信用监管作用。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数字呼伦贝尔的高度融合。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制度和社会治理模式,依法依规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


专栏12 公共服务数字化专项工程

 

1.智慧教育建设子工程

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教育体系建设,落实教育部推进教育“新基建”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攻坚行动,建设教育基础数据库,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按照服务教师教学、服务学生学习、服务学校管理、服务终身学习的要求,建设“互联网+教育”平台,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建立覆盖各级各类学校、满足各行各业需求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审核监管和利益分配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新型教育服务监管制度建设,推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统筹推进“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建立教育数据标准体系,出台《呼伦贝尔市教育数据管理办法》,寻求政府企业教育数据的融合应用,推进365体育投注教育管理业务重组和流程优化,实现教育数据安全流转共享。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建设教育专网,校园网、无线校园网全面支持IPv6协议,利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和设施设备提升学校智能化水平,建设365体育投注学校平安智慧校园风险防控大数据平台,更新补充教室多媒体设备、教师学生数字终端,建设智慧教室、互动教室、创客空间、创新实验室等,配齐配套软件,升级完善教学点信息化设施设备,推动大数据技术在教育治理和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逐步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师生全覆盖。加强全民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提升全民信息素养和网络信息安全意识。落实等级保护要求,配备网络安全设施设备,完善教育信息系统资产台账,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网络安全治理和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2.智慧医疗建设子工程

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发展“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加强互联网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网上预约分诊、诊治后随访、家医服务等建设。加快推进医用机器人、大型医疗设备、生物三维打印、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产品在医疗机构应用。加快智慧康养、智慧养老示范基地建设,打造智慧医疗康养产业;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医疗应用示范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数字化服务能力。

3.智慧养老试点子工程

针对高龄独居老人推广部署家庭养老智能感知“四件套”(无线门磁、红外体征传感器、无线烟感和无线可燃气体监测设施),积极推广可穿戴微型传感设备在家居生活中的融合应用,实现365体育投注老年人行走坐卧突发情况的实时感知响应。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应用试点,搭建“云边协同”的智联网养老系统,对接家庭微型传感器等智能设备,实时感知和响应老年人需求。

 


第二节 提升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

打造数字化治理支撑体系。建设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和联网应用,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加快图像识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等治安防控领域中的深度融合应用,加强国门和边境地区防控。发展一体化智慧化公共安全体系,紧密结合智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活动保障等领域的运行态势感知和智能分析,提升公共安全风险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支撑城市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关口前移、精细管理和综合决策。推动基层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实现网格化数据资源共享和网格业务在线处理以及人、事、地、物、情数据汇聚和统一管理,加强基层数据关联比对分析和精准化运用,提升基层疫情防控、社区安防等方面风险预警和管理决策水平。

打造快速响应的智能应急体系。以信息化推动应急管理现代化,全面提升多部门协同的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应对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群体性事件、生产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响应,建立数字技术辅助政府决策的机制。依托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和365体育投注国土空间“一张图”平台,汇聚整合公安、城管、交通、应急、气象、生态环境等部门数据资源,对自然灾害、能源化工企业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实时监控,构建云(云计算)+网(互联网)+端(智能终端)+案(应急方案)的立体化智能应急体系。建立覆盖旗市区、乡(镇街道苏木)各级应急部门及企业的智慧应急平台,逐步实现重大危险源监控、危化企业重点设备监控、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隐患排查治理、预测预警分析、应急救援指挥和公共服务等功能。

深入落实政法大数据战略。统筹推进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公安、智慧司法等建设,建设政法机关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探索公安、司法等部门政府信息共建共享共用和业务流程协同再造,实现相关证照办理和行政审批“一网通办”。加强政法干部信息化、智能化等能力培养。完善应用人才队伍引进、培养、激励、管理机制。探索智能技术合作开发机制。


专栏13 市域社会治理数字化智能化专项工程

 

呼伦贝尔市市域治理现代化工程项目

对标对表治理方式现代化,同时结合呼伦贝尔市实际情况,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为手段,充分整合相关单位数据等资源,构建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通过深化党建体系创新、社会风险防控、安全环境构建等途径编制覆盖城乡、条块结合、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组织网络,以市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为平安呼伦贝尔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主要建设内容为:“1 2 N”模式,包括:一中心:市域业务赋能中心、两市域大数据基座:市域全融合感知协同基座、市域全融合智能计算基座、N应用:智能指挥调度中心、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智管网格系统、智辅决策系统、智防风险系统、智促参与系统、智助服务系统、疫情防控系统、区域特色系统、智慧社区管理系统、雪亮融合共享系统、智慧数字驾驶舱、信息安全系统、基础硬件、机房及配套环境改造等。

 


第三节 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推动城市管理数字化智慧化发展。全面加快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对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状况的实时监测、动态分析、统筹协调、指挥监督和综合评价,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综合利用城市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测系统等建设成果,对接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纵向联通国家平台、省级平台以及县(市、区)平台,横向整合对接市级相关部门信息系统,汇聚365体育投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数据资源,聚焦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开发智能化应用场景,实现对365体育投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工作的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考核、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和综合评价,推动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探索建设“城市大脑”和数字孪生城市,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智慧呼伦贝尔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和365体育投注国土空间“一张图”平台,逐步打造“规建管”一体化的数字孪生城市模型平台,有效提升城市智能决策能力和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能力。

打造智能交通系统。构建呼伦贝尔交通治理领域智能化应用体系,逐步完善公交管理系统、网约车监管平台等系统数字化服务能力,建设运输管理智能化平台,增强交通大数据融合、分析、研判能力,实现交通“可视、可测、可控”。开展主要道路监控系统升级工程,应用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模块对数据进行综合研判,为城市交通疏导、市民出行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开展重要路口交通信号灯配时优化、道路信号灯绿波带、潮汐路线优化系统等工程。搭建集交通、气象信息于一体的精细化交通气象快速响应服务平台,减轻高影响天气对交通出行的影响。加强5G、物联网等网络技术在城市主要道路和重点区域的覆盖水平及“人、车、路、云”协同交互能力,鼓励在产业园区、特色小镇等封闭、半封闭区域内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和车联网应用示范,待自动驾驶技术与车联网技术成熟后,逐步推广无人驾驶技术在道路交通领域。

加快智慧社区建设。充分整合民政、卫健、住建、应急、综治、执法等部门系统基层入口,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平台。在老旧小区改造和新建小区过程中,逐步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深化智慧社区便民服务综合体系建设,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社保、就业、创业等政务服务关口前移,向社区前置各项基本公共服务。探索开展“平台+管家”物业服务机制,配置足不出户的优质订制服务。开展社区、辖区医院多级联动和快速送医通道,开通社区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一键帮扶”服务,持续完善“家门口”智慧服务体系。


专栏14 新型智慧城市专项工程

 

伦贝尔市交通运输局交通运输安全应急管理平台

在“两个中心、N 项支撑、三大平台、M 个应用”365体育投注统一的交通运输安全应急管理平台总体框架的范畴内,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交通运行指挥调度中心、交通数据资源中心、交通地理信息服务系统、交通视频资源集成服务系统、交通运行监测与预警平台、交通应急指挥与协调平台、治超综合管理平台。

 


第四节 促进数字乡村发展

完善升级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新型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统筹规划、同步实施,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农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深化农村光纤宽带、移动宽带覆盖,推动有线电视网络IP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到2025 年,实现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加快推动水利、公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乡村智慧物流发展。加快推进农田建设数字化改造,加强农田综合监测监管。提升乡村气象灾害监测能力。

促进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向乡村覆盖,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综合服务体系,实现基层政务服务“就近办”,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不出村”办理。发展乡村数字化教育服务,提升乡村教育质量,支持农村牧区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远程教育应用普及,帮助乡村学校开足开好开齐国家课程。加强苏木乡镇卫生院和嘎查村卫生室数字化建设,推动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等信息互联共享,发展基于大数据的群体疾病预测和个体化服务,加强远程医疗能力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牧区延伸。推进国家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移动化、精准投放服务模式,构建涉农涉牧信息的普惠服务机制。

提升乡村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探索数字乡村治理新模式,以数据驱动、信息共享、数据挖掘等方式破解乡村治理面临的复杂问题。加强信息技术在乡村群防群治、联防联治中的应用,提升应急管理、防灾减灾和疫情防控水平。创新牧区社会治理,推广“草原110”模式。推进智慧公共法律服务,促进法治乡村建设。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动乡村建设和规划管理信息化。提升农村房屋管理信息化水平。


第七章 扎实建设数字政府赋能政府治理现代化 

第一节 强化数字政府基础支撑能力

升级完善365体育投注统一电子政务外网。全面升级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市级、旗市区、苏木乡镇街道全覆盖,社区、嘎查村灵活接入,非涉密政务专网实现“应并尽并、应迁尽迁”。市到旗区实现1Gbps双链路连接,旗市区到苏木乡镇不低于100Mbps。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行政机关不得新建业务专网,已经建成的非涉密政务专网并入市统一电子政务外网。有序推进政务骨干网和接入网络带宽扩容,加快网络IPv6改造,逐步满足业务量大、实时性高的网络应用需求。

高质量整合政务信息。统筹规划政务数据资源,建立物理分散、逻辑集中、资源共享、政企互联、安全可靠的大数据体系。积极争取与自治区级数据互联互通,按照数据即时性分类,采用不同的对接模式。优化市级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模式,新建业务系统需基于365体育投注统一的共性支撑平台开发和部署。按需推动市级业务系统向旗市区和苏木、乡镇、街道延伸,带动旗市区政府信息系统整合、政务业务系统和政务服务应用全面覆盖和高效应用。

高水平构建政务云平台。构建“云、网、端、数”四位一体的政务云平台,实现各级部门基础设施统建共用、信息系统上云互通、数据资源汇聚共享、业务应用高效协同。构建开放可扩展的云平台架构,提供弹性扩容、平滑升级能力,强化云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积极与国家、自治区政策衔接,确保政务云平台建设水平不低于上级标准,避免重复建设。


第二节 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

持续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以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关键环节与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创新政务应用,推动扁平高效的协同办公应用、统一协作的市场监管应用、数据驱动的决策保障应用等,积极推广“蒙速办·一网办”“蒙速办·掌上办”“蒙速办·一次办”等线上APP应用。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进一步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7*24小时”在线政务服务。推动旗市区和苏木、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实体大厅标准化建设,持续实施和优化政务服务“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政务服务模式。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整合部门数据资源,推动高效互通共享,推动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持续改革完善。

加快12345等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各部门非紧急服务热线,依托365体育投注政务云,建立365体育投注统一的群众诉求受理平台,实现事项咨询、建议、举报、投诉“一号通”。最终实现网上办案、网上勤务、网上督查、网上考核。通过建立检验评估机制,以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率为评价指标,定期通报排名,压实责任,督促基层和部门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到第一线解决问题的紧迫感,建立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自动响应系统。积极建设智慧党建平台、国有资产及企业大数据监管与服务平台等。


专栏15 数字政府建设专项工程

 

1.政务云平台升级完善子工程

依托现有一体化政务云建设基础,升级构建“云、 网、端、数”四位一体的政务云平台,包含一体化政务云基础平台、互联互通的政务网络体系、统筹建设数据采集终端和政务大数据资源体系。抓住市大数据中心成立契机,推动政务信息共建共用,深化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持续完善政府部门“上云”工作流程,强化云服务全生命周期管理,按照上云流程安排技术团队开展调研,合理确定资源量。持续推进政务系统整合工作,建立每季度系统汇总整理机制,对用量较少和“僵死”业务系统进行清理或优化,提高政务云资源使用效率。

2.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市场活力子工程

持续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按照自治区部署加快推进“蒙速办·一网办”、“蒙速办·掌上办”、“蒙速办·一次办”、“蒙速办·帮您办”等系列工程,进一步压缩精简办事流程和时长,深入推进“证照分离”、告知承诺制、高频事项“智能秒办”等涉企改革。在政府门户网站和“呼伦贝尔发布”微信公众号等对外信息发布平台上,开设亲清政策专区,集成企业全周期办事服务信息(企业开办和注销、办理建筑许可、获得水电气和网络、获得信贷、纳税、电子发票和票据、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不动产登记等)。运用群众企业咨询投诉举报、互联网舆情、公共数据、问卷调查等大数据分析,结合第三方评估,准确客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分析。

3.常态化疫情防控应用建设子工程

集成“健康码”、冷链追溯、药品销售监测、发热门诊监测等系统,建设多点触发预警模型、重点人员管控、核酸筛查、流调溯源、医疗救治等核心模块,运用大数据分析,构建主动、快速、有效,跨部门、跨业务的疫情防控闭环管理执行链条,推动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持续改革完善。

 


第三节 推动公共数据汇聚整合共享共用

加快公共数据资源汇聚整合。制定自然人信息、法人信息、证照信息、政务服务事项信息等基础数据库采集标准,制定行业信息、公众信息和互联网信息采集标准。建立数据采集、共享、校核机制,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电子证照、社会信用、文化等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并实现与国家基础信息库对接。加强感知设施和业务系统建设,实现业务数据、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动态更新,汇聚全量政务数据。鼓励政务部门与数据采集服务企业合作,共建数据采集体系,提高数据采集效率、质量和鲜活度。鼓励工业、能源、农牧业、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行业企业采集积累生产和服务过程数据,建设企业和行业数据库。培育专门化数据采集服务企业,基于通信网、物联网、互联网、视频监控、社交网络等平台,采集电商数据、社交数据、运营商平台数据等企业和社会数据,实现社会数据有序采集汇聚。

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完善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功能,简化数据申请使用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步对接自治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各旗市区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基于国家、自治区建设的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推动重点领域公共数据资源开放,促进有价值政务数据向社会公众和企业开放,探索建设市级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推进水务、电力、燃气、热力等公共服务企事业单位数据按需接入,打造以水电气为代表的政企数据共享利用场景5个,培育一批数据共享利用的新业态。

促进城市数据资源融合应用。按照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和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标准要求,通过平台对接、数据接口、数据集导入等多种方式汇集和调度政务数据、行业数据和社会数据,开展数据融合治理,向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创新创业主体等提供安全可靠的“一站式”数据服务,支撑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大数据应用,形成365体育投注统一的数据汇聚、数据治理、数据挖掘、数据交换、数据管理和应用承载的一体化大数据服务平台。


第八章 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创建一流发展氛围

第一节 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

建立数据资源统筹管理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办法,坚持增量先行或增量存量并行原则,对各部门数据资源进行统筹管理。建立完善数据采集获取、传输存储、清洗处理、维护使用、清除销毁等政务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机制。按照“政府先导、行业跟进、企业参照”的原则,将政务数据资源管理经验推向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加强数据安全管理,落实数据资源安全管理制度和保密审查制度,维护数据主体权利。

建立健全公共数据开放制度。建立公共数据开放安全审查制度,制定公共数据开放标准,形成吸引更多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公共组织、行业组织加入公共数据开放计划的激励措施和具体工作计划。在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基础上,建立公共数据开放清单,明确公共数据开放范围、边界和使用方式,向社会公开公共数据的开放清单和开放计划。

统筹推进数据要素配置。在组织管理层面,成立数据管理综合部门,统筹推进数据要素配置管理和监管工作;制定《呼伦贝尔公共数据共享开放管理办法》,为数据要素高效配置提供规范标准;在规则执行层面,制定涉及数据产权界定、数据开放共享、市场体系建设、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和跨境流动等方面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和办法;在资产管理层面,建立呼伦贝尔市数据资产目录和清单,为更好管理数据要素资源打好基础。


第二节 提升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建立网络及数据安全技术体系。准确把握网络安全风险规律、提升安全风险管控能力,逐步实现从“基于威胁的被动保护安全体系”向“基于风险的主动防控”安全体系的转变。加强防攻击、防篡改、防泄露、防窃取、防病毒能力建设,保障重要信息系统及关键数据资源的安全。推动国产自主密码算法及相关产品在重要领域的积极应用。明确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共享、交换、使用、开放等各环节保障网络安全的范围边界、责任主体和具体要求,切实加强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重要信息的保护。在数据使用环节,在传统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措施外,建立账号权限管理、数据安全域、数据脱敏、日志管理和审计、异常行为实时监控与终端数据防泄露措施。

加强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数据资源在采集、存储、应用等环节的安全评估,建设面向数据交易的安全评估体系。对政务信息资源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开展常态化同城及远程异地备份,加强采集、存储、共享、开放和利用全过程的安全保障。综合运用加密、数字证书、电子签名等技术手段,保障数据安全。强化数据隐私保护和安全审查,建立日常检查、风险控制、应急处理、安全报告和灾难恢复机制,完善事故应急响应和支援处理。加强数据交易安全管理和监督保障,严厉打击非法篡改数据和盗卖倒卖数据行为,为数据交易服务营造良好安全环境。

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坚持顶层设计、整体防护、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运营主体作用,加强各行业、各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识别认定和检测评估,加强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的安全审查。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和监管平台,增强数据中心、云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和防御能力。


第三节 打造创新体系

加强新技术落地应用。围绕本地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推行创新攻关“揭榜挂帅”,遴选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单位或者联合体开展集中攻关,形成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为本市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帮助。

加强产学研合作。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和管理机制,构建集项目、研发组织和机构、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基地等为一体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带动企业研发投入。支持建立大数据产业和应用相关研究咨询机构、联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和产学研用各环节优势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产学研合作优势。

完善众创空间服务体系。支持发展各类众创空间,完善企业孵化、运营服务、人才等服务体系,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初创企业健康发展。


专栏16 创新体系建设专项工程

 

创新能力建设子工程

联合相关科研机构,积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和院士工作站的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及思维,创新产学研用对接模式,建立多对多的平台合作模式,以联合创建实验室作为实体支撑,整合高校、企业、行业的虚拟社会资源,建立呼伦贝尔产学研用创新服务平台。

 


第四节 充实人才队伍

加强本地数字人才培养培训。支持本地区高等院校开设数字经济、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专业,与相关硬件、软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促进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鼓励呼伦贝尔本地行业领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培养本地数字人才,着力提升本地干部和全社会的数字素养。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人才培养提升机制,建立共享开放的数字人才培训平台,实现课程上云、资源上云、实训上云、科研上云,共建共享数字人才教育教学资源。

建立多渠道人才引进机制。瞄准365体育投注重点领域发展方向,编制数字呼伦贝尔数字人才需求目录和数据库。搭建365体育投注统一的数字人才综合服务平台,为政府部门、企业提供数字人才信息发布、供需对接等一站式服务。依托365体育投注重点行业、重大数字化项目,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领域学科带头人、技术领军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以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高新技术园区等为依托,建立多渠道、灵活多样的柔性引才新举措。


专栏17人才队伍建设专项工程

 

人才培育子工程

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人才交流服务平台,促进企业与求职人员的对接,进一步完善365体育投注人才公共服务。

 


第五节 丰富应用场景

瞄准呼伦贝尔发展实际需求和面临问题,发布面向全国的城市机会清单,创造场景供给,并通过揭榜挂帅、择优录取等机制创新,吸引更多实力雄厚的龙头企业、领域专精的中小微企业,参与数字呼伦贝尔建设,培育壮大竞合有序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积极畅通多元化政企民互动渠道,多方联动采集基层需求,全面实时感知社会态势,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充分挖掘园区、社区、乡村等更多细分场景,针对特色应用形成典型解决方案与产品。

专栏18 丰富应用场景专项工程

 

1.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子工程

鼓励平台型企业开展研发设计、经营管理、生产加工、物流售后等核心业务环节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平台型企业创新“轻量应用”“微服务”,对中小微企业开展低成本、低门槛、快部署服务,加快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重点行业应用场景,加快网络化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化生产发展,推进数字乡村、数字农场、智能家居、智慧物流等应用,打造“互联网+”升级版。

2.数字化转型共性解决方案研发子工程

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标杆企业针对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共性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5G、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应用和集成创新,形成更多有创新性的共性技术解决方案。通过开展线上培训等形式,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指导。

 

第九章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第一节 强化统筹协调

加强党对数字呼伦贝尔建设工作的领导,统筹制定规划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运用互联网思维,完善数字化新形势下条块协同工作理念和机制,规范细化市、旗市区、苏木乡镇(街道)各级工作定位、职责分工和能力建设要求,明确新型基础设施、城市大脑等统筹协调要求较高领域的主管责任部门,强化市级统一标准规范。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为宏观决策、项目策划、招商引资、政策研究等提供支撑,成立数字呼伦贝尔专家咨询委员会,打造数字呼伦贝尔产业联盟,为数字呼伦贝尔建设提供专业指导和产业支撑。


第二节 加强督查考核

制定数字呼伦贝尔重点项目管理办法,明确重点项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细化推进计划和预期成效,定期对建设进度、质量等开展督促检查和通报考核,完善项目全流程绩效评价机制,加强设施共用、数据共享、网络互联、系统互通等技术方案审批和备案管理,避免项目重复建设和数据孤岛。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评价工作,研究制定数字呼伦贝尔评估评价体系,从惠民服务、精准治理、生态宜居、智能设施、信息资源、信息安全、创新发展、市民体验等领域入手,定期发布数字呼伦贝尔评估评价报告,评价结果纳入相关部门绩效考核。


第三节 探索制度创新

完善数字呼伦贝尔建设制度体系,推动相关标准制定和推广应用,加强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的统筹协调,建设数字呼伦贝尔政策法规库。统筹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整合财税、金融、人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力量,全力推动数字呼伦贝尔建设。探索设立首席数据官制度,强化数据驱动的战略导向,建立基于大数据决策的新机制,运用数据加快组织变革和管理变革。


第四节 拓展融资渠道

加强对数字经济领域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及试点示范的支持,发挥政府投资支持引导作用,统筹安排财政性资金和积极争取各类专项资金等支持数字呼伦贝尔建设。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多元化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争取金融保险机构支持,强化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积极开展以商招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通过放开投资准入条件、推进混合所有制等措施,进一步创新建设模式。


第五节 加大宣贯培训

积极开展数字呼伦贝尔宣传推广活动,利用微信、微博、互联网等新媒体和传统宣传媒介,结合数字呼伦贝尔重点示范项目建设推进情况,组织开展系列培训会、经验交流会和现场会,及时总结试点示范项目成功经验,促进经验交流及宣传推广。开展数字经济科普工作,围绕公众广泛关注的数字经济相关技术、产品、应用、消费、安全等热点及焦点问题,推动科普内容丰富化、多元化,满足公众对数字经济时代的知识需求。加大数字领域专业培训力度,提升各级公务人员、企业家、创业者群体数字素养,不断增强数据共享、获取、分析和运用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