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365体育投注办公室 > 履职依据 > 政策文件 > 365体育投注办文件
索引号: 1134160073302996XP/202212-00041 组配分类: 365体育投注办文件
发布机构: 365体育投注办公室 主题分类: 工业、交通 / 通知
有效性: 有效 文号: 呼政办发〔2022〕99号
成文日期: 2022-12-31 发布日期: 2022-12-31
365体育投注办公室关于印发《呼伦贝尔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12-31 16:48 来源:365体育投注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各旗市区人民政府,365体育投注有关部门:

      《呼伦贝尔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2022年第2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2022年12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


呼伦贝尔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 主要成就

第二节 发展形势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主要目标

第四节 规划思路和发展布局

第三章 着力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高质量打造生态农畜林产品生产基地

第二节 高质量建设能源和战略资源储备基地

第三节 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

第四章 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第一节 完善创新体系

第二节 优化创新生态

第五章 实施产业绿色安全改造工程

第一节 严控“两高”增量

第二节 推动存量改造

第三节 选树绿色示范

第四节 强化安全生产

第六章 实施产业数字化转型工程

第一节 加快建设工业领域信息基础设施

第二节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第三节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

第七章实施园区振兴工程

第一节 提升园区承载力

第二节 提升产业支撑力

第三节 加强园区管理

第八章 实施优质企业培育工程

第一节 培育大型骨干企业

第二节 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第三节 加强品牌建设运营

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现状评价与回顾性分析

第二节 规划符合性、协调性分析

第三节 环境影响分析

第四节 减缓环境影响主要对策

第五节 评价结论

第十章 保障措施

名词解释



前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推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的第一个五年,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起步期。呼伦贝尔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将贯彻落实365体育投注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两个屏障”“两个基地”和“一个桥头堡”建设,围绕“两区三地一家园”目标,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建设更加美丽富饶和谐安宁呼伦贝尔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规划依据《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主要阐明呼伦贝尔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十四五”时期推动呼伦贝尔市“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也是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发展基础

第一节 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复杂形势、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365体育投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365体育投注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在市委、365体育投注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新成就。

综合实力进一步壮大。总量规模不断做大,“十三五”期末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59.2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09亿元,形成以煤炭、电力、化工、有色金属、农畜产品加工、非金属矿物制品、食品制造、医药制造八大产业为支柱的发展格局。能源和农畜产品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五年累计生产煤炭4.46亿吨,年均增长1.4%,累计发电1751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1%,为保障东北地区乃至国家能源安全作出重要贡献。工业园区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对工业发展贡献率达到53.6%,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产值突破百亿元。阜丰、晟通糖业、沃丰肥料、齐鲁制药、九洲纳热光伏、荣嘉新能源等一批带动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为工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经济贡献稳步增长,“十三五”末365体育投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47.9亿元,实现利润59.9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10.9%。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化解煤炭过剩产能300万吨,退出粗钢产能7万吨,在产煤矿年平均产能达到600万吨以上,365体育投注60万千瓦以上火电占比达到82.6%,新能源发电量比“十二五”末增长1倍以上。制造业快速发展,2020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4.8%。16个产品成为自治区技术装备首台套产品,东北阜丰成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松鹿制药成为自治区级技术中心,蒙拓农机成为自治区级技术中心和工业设计中心,养阴清肺口服液成为国家级新药,乌龙养血胶囊成为国家专利产品,小儿胃宝片、回生第一丹胶囊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羚羊角口服液、金莲花胶囊、金莲花口服液列入国家医保目录。

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强化工业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节能监察和节能审查,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2.12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3%。完成661.2万千瓦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34家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84家企业工业窑炉综合治理、70家“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工业领域污染物排放明显降低。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创建绿色工厂5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1家,东北阜丰、晟通糖业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实施呼伦贝尔经开区、阿荣旗园区、额尔古纳边合区循环化改造。绿色矿山建设稳步推进,纳入国家和自治区绿色矿山名录库19家,国家神宝能源露天煤矿、乌努格土山铜钼矿等列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

信息化发展进一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建成中俄国际光缆,出口带宽共520G,4G基站达到7342个,5G基站达到1247个。“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稳步推进,年平均完成“两化融合”对标任务企业70户,实施“万企登云”行动,登云企业达到1556户,神华宝日希勒煤矿在全区率先实现矿用车无人驾驶。建成呼伦贝尔大数据中心,大数据装机能力达到2万台。电子政务外网全面运行,市本级单位累计接入电子政务外网93家,接入率100%;旗市区接入678家,接入率100%。市应急办视频会议及指挥系统、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等17个业务系统在线运行。

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工业项目备案权限全部下放旗(市、区)及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争取落实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7637.04万元、“助保金”贷款4.5亿元,惠及95户中小企业。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增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能力7万吨/日、固废集中存储能力209万吨、供热能力120万平方米,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企业入驻、产业发展承载力进一步提升。完成疫情期间企业复工复产、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优化营商环境巡视整改等任务。

第二节 发展形势

“十四五”时期365体育投注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环境发生新变化,进入新发展阶段,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也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并将引发工业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新的产业价值链体系正在重塑。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制造业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绿色制造、低碳革命、智能制造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低碳智能发展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经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物质基础雄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能源“四大革命”,实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工业发展向绿色化、高端化、数字化全面转型迎来重要机遇期。

从自治区看,自治区扎实推进祖国北疆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有利于365体育投注促进工业绿色化改造、清洁化生产、低碳化发展,构建绿色工业体系。自治区把深入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重大决策部署,为365体育投注能源资源产业转型发展,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自治区推动东中西部盟市差异化协调发展,精准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有利于365体育投注深入推进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建设,发展泛口岸经济,开发生态产品,优化农畜林产品,开辟发展新空间、催生发展新机遇、培育发展新业态。

从365体育投注看,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奋斗,365体育投注高质量推动了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的有机统一,坚定迈出了由粗放式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变的稳健步伐,工业经济总体平稳,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迈上发展新台阶,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365体育投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工业经济总量小,制造业比重低,能耗基数低、节能空间小,在能耗双控约束下,传统动能增长受限,新动能储备不足,经济下行面临较大压力;产业结构偏能偏重,产业链条延伸不足,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新兴产业发展不充分,转变发展方式面临严峻挑战;5G网络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等工业领域数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任务艰巨。

“十四五”时期是365体育投注转型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关键期,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树立底线思维,抢抓机遇,破解难题,推动传统产业创新创优、新兴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努力推动工业和信息化走新路、开新局。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365体育投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和365体育投注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牢牢立足“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深入落实自治区关于东部盟市发展的工作要求,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调结构、转功能、提质效为主攻方向,以大力发展现代能源经济和生态农畜林产品加工业,提高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推动产业绿色改造、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为重点,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以绿色低碳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市委五届二次全会暨365体育投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两区三地一家园”目标,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体现呼伦贝尔特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建设更加美丽富饶和谐安宁呼伦贝尔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坚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加快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绿色低碳、高附加值重点项目,培育形成增长新引擎,持续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能源资源和农畜产品供给安全,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技术转化平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坚守“三线一单”,落实能耗双控政策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利用能耗和环境约束形成的倒逼机制,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生态环境友好型绿色工业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坚持统筹协调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地区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链,培育一批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落实自治区对东部盟市发展要求,促进中心城区、岭东、岭西、岭上地区工业经济差异化协调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制约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提高供给质量,增强发展活力。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深入推进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建设,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特色优势。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到2025年,能源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农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优势特色产业链具备一定规模、具有较强区域竞争力,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到新水平。创新体系更加协同高效,企业研发投入稳步增长,企业技术创新实现新突破,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贡献提升到新水平。倚能倚重发展模式明显转变,重点用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符合国家能耗限额先进要求,工业用水强度继续下降,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绿色发展水平实现新提高。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重点领域5G技术应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智慧园区产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新进展。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初步建立,打造一批带动力强、竞争力强、影响力强的领航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取得新进步。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专栏1:“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主要预期指标

类别

指标

单位

2020年

2025年

年均

或累计

指标

属性

质量

效益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559.2

-

3%左右

预期性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75.16

-

4%左右

预期性

规模以上制造业占规模以上

工业总产值比重

%

34.8

38

-

预期性

创新

能力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0.4

0.6

-

预期性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24

48

-

预期性

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

0.68

2

-

预期性

绿色

发展

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

能耗累计降幅

%

-

-

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

万吨标煤

-

-

完成自治区下达目标任务

约束性

两化

融合

登云企业数量

1556

2000

-

预期性

智慧工业园区建设覆盖率

%

-

100

-

预期性

企业

培育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

-

8

-

预期性

“小巨人”企业数量

-

4

-

预期性


第四节 规划思路和发展布局

明确规划主要思路。围绕落实365体育投注总书记“找准内蒙古在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重要指示精神和自治区“促进东部盟市放大和发挥绿色生态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根据指导思想和发展实际,确定365体育投注“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的主要思路是“一目标、两基地、十链条、五工程”。“一目标”即构建以绿色低碳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发展核心目标;“两基地”即高质量建设能源和资源战略储备基地、生态农畜林产品生产基地,保障东北地区乃至国家能源安全,提高生态农畜林产品精深加工和就地转化增值水平,促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十链条”即打造乳品深加工、肉制品精深加工、玉米深加工、甜菜制糖加工、马铃薯加工、植物油加工、粮食(杂粮杂豆)深加工、林下产品深加工、牧草深加工、生物质资源化利用十条具有地区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链,持续推动产业链向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攀升,力争把十条产业链塑造成为365体育投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重要支撑;“五工程”即实施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绿色化改造、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工业园区振兴和优质企业培育五项工程,助力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优化工业生产力布局。严格遵守“三区三线”要求,布局工业重大生产力。遵循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要求,推动中心城区、岭东、岭西、岭上区域差异化协调发展。促进中心城区发挥技术、信息、资金、园区等集聚优势,提升带动辐射能力,重点发展现代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生产性服务业等,构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促进岭东地区发挥土壤肥沃、原料充足、农牧业基础扎实等优势,加强产业分工协作,重点发展生物科技、高端乳业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清洁能源等产业,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促进岭西地区发挥沿边开放、农牧林产品丰富等优势,重点发展出口加工、落地加工、传统奶制品、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精品乳业等产业,打造开放型经济引领区。促进岭上地区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地企协同优势,重点发展林下特色产品加工、现代生物医药、中医药(蒙医药)、冬季汽车测试等产业,打造生态产业化典范区。


专栏2:旗市区工业重点发展布局

海拉尔区:重点发展乳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马铃薯加工、粮油加工、牧草深加工、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

满洲里市(含扎赉诺尔区):重点发展进口粮油加工、木材精深加工、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等产业。

牙克石市: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乳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林下产品加工、马铃薯加工、粮油加工、生物质资源化利用、装备制造等产业。

扎兰屯市:重点发展玉米深加工、乳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粮油加工、林下产品加工、马铃薯加工、生物质资源化利用、中医药(蒙医药)、清洁能源等产业。

额尔古纳市:重点发展乳制品加工、甜菜制糖、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等产业。

根河市:重点发展林下产品加工、木材精深加工等产业。

鄂温克族自治旗:重点发展肉制品加工、马铃薯加工、牧草深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

鄂伦春自治旗:重点发展粮油加工、林下产品加工、马铃薯加工、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等产业。

新巴尔虎左旗:重点发展乳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牧草深加工等产业。

新巴尔虎右旗:重点发展肉制品加工、牧草深加工等产业。

阿荣旗:重点发展生物科技、乳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粮油加工、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清洁能源等产业。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重点发展肉制品加工、粮油加工、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清洁能源等产业。

陈巴尔虎旗:重点发展乳制品加工、肉制品加工、牧草深加工等产业。


 


第三章 着力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 高质量打造生态农畜林产品生产基地

落实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生态农畜林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发挥龙头企业和优势品牌的引领作用,锻长板、补短板,延链补链强链,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链,促进农畜林产品转化增值,做优做强农畜林产品加工产业,保障重要农畜产品供给安全。到2025年,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力争达到70%。

打造乳品深加工产业链。全面振兴奶业,围绕岭东、岭西奶牛规模化养殖基地,按照“大型+中型+小型”多点布局原则,重点在阿荣旗、额尔古纳市、海拉尔区集中布局鲜奶加工项目,集中岭东地区建设大型乳制品加工龙头企业,打造岭东高端有机液态奶生产基地,引领奶业提档升级,支持乳品企业扩大优势产品生产能力,加快伊利液态奶项目建设,增强奶业核心竞争力。集中在岭西地区培育中型乳制品加工企业,支持企业进行产品结构优化,加快产品研发和转型,打造高端干乳制品和民族传统奶制品重要产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培育一批以家庭牧场、奶业专业合作社为主体,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小型乳制品加工企业,发展民族特色传统奶制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发展婴幼儿配方奶粉、低温液态奶、低乳糖制品、免疫功能乳制品、稀奶油、奶酪等高端乳制品,加快推进奶酒、奶茶、奶皮子、奶豆腐等传统手工制品的工业化生产。积极发挥伊利、塞尚等知名企业引擎作用,不断完善和优化龙头企业与奶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鲜奶加工能力50万吨,实现鲜奶基本全部就地加工转化,形成“优质草牧场—奶源基地—鲜奶加工—高端乳制品、民族传统奶制品”产业链。


专栏3:乳品深加工产业发展重点

海拉尔区:重点发展液态奶、奶油等产品。

牙克石市:重点发展婴幼儿配方乳粉、调制乳粉等产品。

扎兰屯市:重点发展调制乳粉等产品。

额尔古纳市:重点发展液态奶、奶油等产品。

阿荣旗:重点发展液态奶、婴幼儿配方乳粉、调制乳粉等产品。

鄂温克族自治旗:重点发展婴幼儿配方乳粉、调制乳粉、民族传统奶制品等产品。

新巴尔虎左旗:重点发展调制乳粉、民族传统奶制品等产品。

陈巴尔虎旗:重点发展婴幼儿配方乳粉、调制乳粉、民族传统奶制品等产品。


打造肉制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支持有实力的品牌肉类加工企业整合365体育投注肉类加工产业,鼓励岭西肉类加工企业兼并重组,打造呼伦贝尔肉业的大型骨干领军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规模化发展水平。鼓励企业研发肉类加工专用的生物酶制剂技术,生产发酵肉等高端产品,研发低钠、低硝、低胆固醇以及适合于不同人群食用的功能性肉制品。在牛羊产品加工方面,加快发展阿荣旗、鄂温克、新巴尔虎右旗等地区草原优质肉牛、肉羊繁育,加快特种养殖业发展,促进肉牛、肉羊养殖的组织化、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肉牛、肉羊供给规模。立足绿色、有机方向,大力发展分割肉、精选肉、冷鲜肉等产品,积极发展低温肉制品、生鲜调理肉制品、休闲肉制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在猪产品加工方面,建设蒙东及东北地区重要的猪肉生产输出基地,鼓励、引导发展高、低温及保健类猪肉制品等深加工产品。在禽产品加工方面,适度扩大禽产品加工规模,鼓励企业采用低温腌制和生物发酵技术,开发发酵禽肉、发酵禽肉香肠和火腿肠等。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肉类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形成“规模化养殖—肉类屠宰—精细化分割—低温肉制品—食品—副产品综合利用”产业链。


专栏4:肉制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重点

海拉尔区:重点发展羊肉分割肉、冷鲜肉等产品。

阿荣旗:重点发展牛羊分割肉、冷鲜肉、熟肉制品等产品。

扎兰屯市:重点发展牛羊分割肉、冷鲜肉、熟肉制品、家禽类加工制品等产品。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重点发展猪肉、家禽类加工制品等产品。

鄂温克族自治旗:重点发展牛羊肉分割肉、冷鲜肉、熟肉制品、羊皮胶原蛋白肽等产品。

新巴尔虎左旗:重点发展羊肉分割肉、冷鲜肉等产品。

新巴尔虎右旗:重点发展羊肉分割肉、冷鲜肉等产品。

陈巴尔虎旗:重点发展羊肉分割肉、冷鲜肉等产品。


打造玉米深加工产业链。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推动产业向持续化发展,做精、做强玉米氨基酸、抗生素原药、绿色农兽药优势支柱产业,扩大产业规模。推动产业向链条化发展,充分发挥优质玉米主产区优势,以全株开发利用为目标,发展以淀粉、酸、醇、糖等为基础原料的制药以及新材料等下游产品应用产业,以玉米籽粒为原料的玉米饼干、鲜食玉米、玉米饮料、玉米饴糖、玉米蛋白粉、玉米油等玉米食品产业和酿酒业。依托生物科技、生物制药领军企业,围绕玉米精深加工转化,打造玉米生物制药、玉米生物氨基酸、玉米生物变性淀粉、玉米生物淀粉糖四个产业集群,推动玉米加工主导产品由抗生素原药、氨基酸、酒精等向抗生素成药、药用玉米糖浆、变性淀粉、苏氨酸、柠檬酸、山梨酸等产品转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聚乳酸绿色高分子材料,梯度布局聚乳酸树脂及其改性产品。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玉米加工能力达到320万吨,形成“玉米种植-玉米淀粉-生物发酵-氨基酸系列、医药系列产品”产业链。


专栏5: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重点

重点区域: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发展重点:做精做强玉米氨基酸、抗生素原药、绿色农兽药等优势产业,推动产品向抗生素成药、药用玉米糖浆、变性淀粉、葡萄糖、大颗粒谷氨酸钠、苏氨酸、柠檬酸、山梨酸等拓展,丰富产品结构。



 


打造甜菜制糖加工产业链。以额尔古纳市为重点,依托推动标准化甜菜、甜叶菊基地建设,开展制糖技术革新和新产品开发,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产业科技含量,推动糖产业精深加工和产业链延伸,重点发展甜菜糖、医用糖、酵母、糖浆、甜菜碱等产品,推进甜菜废丝生产饲料,延伸发展生态养殖,加快糖下游产品综合开发利用。到2025年,甜菜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形成“甜菜种植—甜菜制糖—酵母产业—动物饲料—生物养殖—生物有机肥”产业链,打造中国北方糖产业发展示范区。


专栏6:甜菜制糖加工产业发展重点

重点区域:额尔古纳市。

重点发展:甜菜糖、医用糖、酵母、糖浆、甜菜碱、饲料等。



 


打造马铃薯加工产业链。坚持马铃薯种植、食用鲜薯、加工专用薯协调发展,继续推进马铃薯加工转化,以马铃薯全粉、淀粉为加工主产品,大力发展各种不同工业用途的变性淀粉及衍生产品。以精深加工为突破,大力发展薯类系列食品、保鲜制品、半成品,鼓励发展薯泥、薯片以及以淀粉为原料的各种方便食品和功能食品,开发富含马铃薯膳食纤维、蛋白、多酚及果胶的功能型产品,以及大众主食产品,提高马铃薯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马铃薯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形成“马铃薯种植—马铃薯淀粉—马铃薯食品”产业链。


专栏7:马铃薯加工产业发展重点

重点区域:海拉尔区、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

发展重点:马铃薯全粉、马铃薯淀粉,薯类系列食品、保鲜制品、半成品以及各种方便食品和功能食品。


 


打造植物油加工产业链。依托呼伦贝尔市优质食用油加工企业,重点发展不饱和脂肪酸及非转基因油脂。发挥满洲里口岸优势,发展进口油菜籽、亚麻籽等加工产业。在海拉尔区、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等大豆和油菜籽主产区大力扶持建设优质大豆和油菜籽种植基地,打造优质大豆种植基地及全国最大的双低油菜种植基地,重点发展多品种的冷榨大豆油,研发非转基因大豆在含油率及单产方面的科技以及维生素、专用分离蛋白、蛋白活性肽、蛋白饲料等高附加值产品。立足呼伦贝尔双低油菜“高油、低芥酸、低硫甙”的优良品质,做大做强芥花油产业,引进或研发籽粕高附加值产品提取技术,开发植酸等高值化产品,加大市场紧缺的小品种保健油加工生产。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合作开发大豆等食用油,建立境外食用油生产加工基地。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植物油产能达到30万吨,形成“油菜籽、大豆—植物油—副产品综合利用”产业链。


专栏8:植物油加工产业发展重点

重点区域:满洲里市、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阿荣旗、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芥花油、高蛋白双低油菜籽粕、大豆油、亚麻籽油及小品种保健油等产品。


打造粮食(杂粮杂豆)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在牙克石市、额尔古纳市、陈巴尔虎旗等小麦优势区,以强筋小麦为重点,集中布局小麦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多元化、个性化、速食化食品。支持满洲里市扩大小麦、荞麦、燕麦、大麦等粮食进口规模,依托呼伦贝尔市粮食(杂粮杂豆)深加工龙头企业,突出康养保健,推动实现进口粮食就地加工转化。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扎兰屯市、阿荣旗等水稻主产区,集中布局大米加工产业,通过兼并、重组、参股等方式扶优扶强,培育1—2家大米加工龙头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扎兰屯市、阿荣旗等地区大米品牌知名度,积极培育“呼伦贝尔大米”品牌。推动杂粮杂豆加工业的发展,在鄂伦春自治旗、阿荣旗、额尔古纳市等杂粮杂豆种植区,布局杂粮杂豆深加工项目,突出康养保健特色,积极开发粥饭、饮品、休闲食品、预熟杂粮等健康食品、保健食品。以小麦、水稻、杂粮杂豆全株开发利用为目标,大力引进一批精深加工高附加值项目,增加产业链的长度和宽度,形成“粮食(杂粮杂豆)种植—方便食品、健康食品、保健食品—副产品综合利用”产业链。


专栏9:粮食(杂粮杂豆)深加工产业发展重点

重点区域:满洲里市、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阿荣旗、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额尔古纳市。

发展重点:发展多元化、个性化、速食化食品,开发健康食品、保健食品、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品牌知名度。


 


造林下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依托大兴安岭沿线林果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森林野生产品采摘、中药材等区域特色产业,积极发展黑木耳、蘑菇、桦树茸、野生油料植物、野生浆果、山野菜和鹿、狐、貂等动植物产品。以黑木耳精深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黑木耳粉、黑木耳复合饮料、黑木耳膨化脆片、黑木耳酱等,应用细胞壁生物反应控制降解技术、超声波等离子联用萃取技术、多通道二维色谱分离纯化技术,开发黑木耳多糖和蛋白系列衍生物等高附加值产品。引导黑木耳种植加工企业统一使用“呼伦贝尔黑木耳”集体商标,扶持牙克石市、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根河市和呼伦贝尔林业六局建设优质菌种基地,丰富和扩大黑木耳的菌种供给,扶持根河市灵芝、卜留克等特色林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提高产品附加值。立足呼伦贝尔蘑菇、蓝莓、沙果等特色资源的品质优势,在稳定现有蘑菇干、蓝莓果汁(干)、沙果汁(干)等产品生产的基础上,适度发展蘑菇调味品、蘑菇休闲食品、蘑菇提取物(如多糖、皂苷等)、蓝莓酱、蓝莓烘焙休闲食品、蓝莓提取物(如花青素等)、沙果酱、沙果提取物(如多酚、膳食纤维等)等深加工产品,向医药、保健食品、美容化妆品等领域延伸,形成“林下特色资源—食品、保健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产业链。


专栏10:林下产品深加工产业发展重点

重点区域:牙克石市、根河市、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大兴安岭沿线地区。

发展重点:立足蘑菇、蓝莓、沙果、山野菜等特色资源,开发休闲食品、功能食品等深加工产品。


 


打造牧草深加工产业链。围绕畜牧产业发展,以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和海拉尔区为重点,加快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优质牧草生产基地,大力发展以草捆、草段、草块、草颗粒、草粉为主要产品的牧草加工产业,打造优质草产品品牌,满足苜蓿等高端草产品市场需求。鼓励企业引进应用牧草萃提食用叶蛋白、高活性膳食纤维、叶绿素、亚油酸、亚麻酸等先进生产工艺,推动牧草加工业高端化发展。推动建立中科院生态草牧业科技研发中心,推动先进牧草加工技术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延长牧草加工产业链,逐步实现种养加、产加销有机结合,提高牧草加工产业附加值和带动效应。


专栏11:牧草深加工产业发展重点

重点区域: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和海拉尔区。

发展重点:草捆、草段、草块、草颗粒、草粉等牧草深加工产品,研发食用叶蛋白、高活性膳食纤维、叶绿素、亚油酸、亚麻酸等高附加值产品。


 


打造生物质资源化利用产业链。推进森林“三剩物”(采伐剩余物、伐区造材剩余物和木材加工剩余物)综合利用,鼓励牙克石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阿荣旗、扎兰屯市等森林资源富集地区设立企业废弃木材回收处理中心,推广废弃木材二次利用,提高木材“三剩物”开发加工深度,重点发展木质颗粒、活性炭、木纤维素、纤维板等产业,支持满洲里市利用木材加工边角资源,采用生物技术、环保技术发展制浆造纸产业。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完善秸秆收储体系,大力推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综合利用,支持秸秆代木、纤维原料、清洁制浆、生物质能、有机肥等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推进动物副产物综合利用,培育引进动物骨、皮、内脏产业链末端产品综合利用企业,开发生产精细加工小包装食品、肽类保健品、化妆品及蛋白胨等生物制品,鼓励发展骨粉、骨油、骨肽、骨素、肝素钠、胰酶粉、胶原蛋白、羊胎素等高附加值产品。


专栏12:生物质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重点

牙克石市、根河市、额尔古纳市、阿荣旗、扎兰屯市、满洲里市重点发展森林“三剩物”综合利用产业。

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阿荣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重点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

满洲里市、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阿荣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额尔古纳市重点发展动物副产品综合利用产业。


 


第二节 高质量建设能源和战略资源储备基地

充分考虑资源条件、技术基础、环境容量等因素,科学规划布局,有序高效开发能源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能源经济,推动形成多能互补、综合利用、集约高效的能源生产供应方式,保护性开发战略资源,高值化利用战略资源,为确保国家能源和战略资源安全、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提供坚实有力支撑。

大力发展新能源。落实自治区新能源倍增计划,规划建设风电、光伏发电基地,鼓励新能源分布式开发,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草原、林地生态保护政策要求,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重点在岭东地区适度布局风电项目,在荒漠地区、采煤沉陷区和露天矿排土场等地建设生态光伏项目,推进岭东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推进秸秆燃料化利用,有序发展生物质发电。开展地热、煤层气等非常规能源调查评价和绿色勘探等前期工作。坚持水生态保护优先,因地制宜有序发展水电。落实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持续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加快提高清洁供暖比重。抢抓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发挥水资源和风电、光电等新能源优势,谋划发展新能源制氢产业,着力打造氢能“制—运—储—用”产业链。根据蒙东地区清洁能源对外输出需求,积极布局储能产业,推进牙克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引进储能装备及储能电池制造等项目。


专栏13:新能源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

牙克石市:建设牙克石免渡河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等。

扎兰屯市:建设风电清洁供暖项目、汇智新能源有限公司中核扎兰屯200MW风电项目、华能内蒙古东部能源有限公司伊穆直流外送岭东100万千瓦风光扎兰屯30万千瓦风电工程等。

额尔古纳市:建设洁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秸秆气化热电肥联产一期建设项目、额尔古纳市分散式风电项目等。

阿荣旗:建设华能内蒙古东部能源公司伊穆直流外送项目阿荣旗20万千瓦风电工程、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阿荣旗分散式风电项目等。

鄂温克族自治旗:建设伊敏露天矿排土场三期100MWp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大雁沉陷区集中式光伏加生态修复(一区)项目、大雁沉陷区集中式光伏加生态修复(二区)项目、通大煤矿沉陷区集中式光伏加生态修复项目等。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建设华能内蒙古东部能源有限公司伊穆直流外送岭东100万千瓦风光项目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30万千瓦风电工程、华能内蒙古东部能源有限公司伊穆直流外送岭东100万千瓦风光项目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20万千瓦光伏工程等。


优化升级传统能源。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能源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并举,积极对接国家能源储备政策需求,着眼产地储备,促进产品储备、产能储备,通过深入调查评估、绿色勘查等方式,储备一批煤炭矿产地,保障国家煤炭、石油资源长期有效供给和可持续利用,在国家战略需要时,努力实现快速响应,保障能源供应链安全,到2025年煤炭战略储备能力保持在1300亿吨以上,“十四五”期间除国家战略需要外,原则上不新增煤炭产能。加快推进智慧矿山、绿色矿山建设。在满足生态环境和能耗双控目标前提下,因地制宜在牙克石市、扎兰屯市、扎赉诺尔区等地区研究推进热电联产项目。坚持节约、高效、清洁并重,推动存量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灵活性改造、节能改造和长距离供热。

完善现代能源基础设施。加快完善能源运输通道和输配网络,综合考虑水资源条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统筹生产与输送,形成稳定可靠的能源输配网络体系。实施气化呼伦贝尔工程,推动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呼伦贝尔支线项目建设。提高远距离输电能力,增强电网互济和保供能力,研究推进呼伦贝尔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升级改造配电网,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有序推动国网呼伦贝尔公司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项目建设。

高效开发利用战略资源。调整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勘查方向,重点向矿业集中区、大中型矿山区域倾斜,聚焦重点矿种,实施绿色勘查示范项目,切实提高勘查质量和效率。落实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要求,加大已查明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储量矿产地的保护与储备,对钨等国家规定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的矿种加强保护,做好资源矿山储量动态监测。

第三节 高质量发展先进制造业

鼓励企业积极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鼓励现有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增添发展新动力;鼓励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势,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发展新动能。

改造提升有色金属加工产业。严格控制有色金属采选冶炼新增规模,原则上有色金属采选冶炼产能稳定在“十三五”期末水平,视国家和自治区战略需要新规划建设有色金属采选冶炼项目。采用同行业领先技术工艺装备推动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企业改造升级,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确保资源综合利用率、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污染排放指标达到自治区先进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发展高精铅锌板、带、箔、管材等高附加值产业,重点建设以“细、小、薄、长、精”为特色的高品质精细产品项目,提升有色金属深加工产品附加值。

改造提升煤化工产业。落实能耗双控政策要求,除国家规划布局和自治区延链补链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外,“十四五”期间原则上不再布局新的现代煤化工项目,鼓励现有煤化工企业发展低能耗低水耗高附加值的延伸加工产业。鼓励氮肥生产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发展缓释肥、新型氮肥、有机复合肥、液体肥等产品。鼓励甲醇、二甲醚生产企业延伸产业链,发展低碳烯烃、聚酯、制冷剂等产品。推动现有化工企业升级改造,利用清洁生产、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生产装置,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减少排放。促进煤化工与煤炭开采、电力、冶金、建材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和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竞争力。

改造提升绿色建材产业。在落实能耗双控要求前提下,充分利用工业固废资源,积极发展绿色建材产业。加快推进水泥、水泥制品等建材产业提档升级,根据市场需求丰富建材产品品类,推动建材企业开发新型高性能产品。适应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发展需求,发展以大宗工业固废为原料的轻质、高强、耐久、自保温、部品化烧结类墙体材料,发展加气混凝土砌块、防水防腐保温复合一体化装配式建筑墙体板材等非烧结类墙体材料,以及真空绝热板、发泡材料等安全、节能、绿色保温材料,发展绿色建材和建材部品部件,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拓宽建材的市场适用范围,提高建材产品的市场覆盖面,鼓励建材就地消纳。

大力发展中医药(蒙医药)制造业。充分利用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重点开发具有地域特点、民族特色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植物提取物、配方颗粒和绿色保健品,努力打造中医药(蒙医药)知名品牌。在牙克石市、扎兰屯市、额尔古纳市、鄂伦春自治旗、阿荣旗等道地中药材种植重点地区,集中布局晾晒、烘干、切片、仓储一体化道地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基地。依托呼伦贝尔市蒙医医院,在海拉尔区布局建设集蒙药前处理、药用部位晒干、储存、炮制于一体的特色蒙药材初加工基地。支持当地中、蒙制药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开发已取得临床试验、生产批件的中医药(蒙医药)新药,不断壮大中医药(蒙医药)成药生产规模,增加产品品种。鼓励中医药(蒙医药)饮片加工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采用先进工艺和生产设备,提升中医药(蒙医药)药材就地加工转化率,积极发展小包装饮片、精制饮片、超微饮片等高品质中药饮片。通过招商引资增加中药饮片加工企业的数量,重点推进赤芍、防风、苍术、白鲜皮、返魂草、金莲花、柴胡、黄芪、黄芩等道地蒙中药饮片加工,在扎兰屯市、牙克石市、鄂伦春自治旗、额尔古纳市、阿荣旗等地建立一批中医药(蒙医药)饮片聚集区,大力推广满洲里森诺生物科技树皮提取黄酮素等科技转化成果,提升市场价值。积极引进市外资本、技术、市场等资源,与药材产区自然禀赋、劳动力等优势有机结合,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发展药材产业化生产经营。支持中医药(蒙医药)标准化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加快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信息化转型,积极推动华德、蒙拓、野田铁牛等企业升级改造,强化基础研发平台作用,全面提升机械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完善零部件生产、整机装配、产业服务产业链,推动农牧机产品突破关键技术,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对首台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升级步伐,推动产品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竞争力。加速装备制造业与冰雪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具有呼伦贝尔特色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木材加工产业。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抓住建设向北开放中俄蒙合作先导区和促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重大机遇,发挥开发开放试验区优势,依托俄罗斯丰富的木材资源,推动满洲里互贸区落地加工先期试点,大力发展落地加工,在满洲里市、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进口木材加工基地。重点发展新一代绿色木质结构装配建筑,改善传统木质建筑的缺陷,实现保温节能、防火、防腐、防蛀和绿色建筑节水、节电、节地、节材、环保等要求;重点发展胶合木结构的单层工业建筑,多种使用功能的大空间、大跨度的大中型公共建筑,发展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或钢结构与木结构组合形式的木结构组合体系建筑;推进木结构房屋、木窗、木门等产品提档升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利用“互联网+”新模式,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木质建材的深度融合,积极引导生产企业根据消费者个性需求开展网上协同、定制设计、柔性制造、规模化定制生产;促进木材循环利用领域,鼓励企业设立废弃木材回收处理中心,推广废弃木材二次利用,重点发展活性炭、木纤维素、中密度的纤维板等。

大力发展酒饮加工产业。引进国内知名白酒生产企业,稳定中低端产品生产,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适度发展高端产品,力争在产品的品种、口感、酿造和包装上实现新突破,培育岭西地区大型白酒生产龙头企业,打造岭东地区大型白酒生产基地。依托呼伦贝尔市啤酒生产骨干企业,重点发展淡爽啤酒,大力开发低糖性保健啤酒品种,积极开发适应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啤酒新产品。依托呼伦贝尔市饮品行业领军企业,发挥优质蓝莓、沙果、榛子等资源优势,发展蓝莓汁、沙果汁、榛子汁等高端饮品,适度扩大根河市、鄂伦春自治旗等地区的矿泉水、纯净水开发规模。

第四章 实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第一节 完善创新体系

落实“科技兴市”行动要求,有效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以企业为主导的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增强创新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源动力”。

培育创新主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共性技术平台、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到2025年365体育投注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50家和48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2%左右。落实科技创新、企业技术转让所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政策,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动力、活力。

搭建创新平台。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创建自治区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着力在清洁能源、乳业、生物发酵、粮油加工、农牧业机械等重点行业培育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高质量推动“双创”基地建设,推动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载体。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创新平台各项支持政策。

促进转化应用。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创新机构“网链式”连接和深度互动,加强关键技术、“卡脖子”技术攻关,努力攻克一批制约365体育投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难题。全面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立科技创新成果供需对接机制和技术转化应用项目库,遴选推广一批自主研发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引进消化一批与365体育投注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新技术,推动实施一批完成中试、相对成熟的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项目,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良性循环的技术创新模式,有效提升技术创新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支撑能力。鼓励企业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制定,研发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产品,争取落实标准制定、保险补贴等支持政策。


专栏14:工业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和应用任务

能源:发展互联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控制技术和高效率、低成本清洁能源的开发,推动超大容量、超远距离特高压技术、特高压柔性直流技术及先进装备等研发和应用,促进智能电网产业技术发展,全面提高大电网运行控制的智能化水平。开展煤矿智能化采掘技术推广应用。

农畜林产品加工:开展常温奶、巴氏杀菌乳、酸奶等液态奶产品和干酪、乳清粉等产品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肉牛、肉羊、生猪等畜产品冷鲜肉规模化加工技术、真空软包装熟肉制品和传统风味肉制品加工技术。研究不饱和脂肪酸菜籽油加工技术和芥花油高端产品生产技术。推广马铃薯全粉和精淀粉深加工技术,开发马铃薯成品和半成品、食品类加工产品技术。加强大兴安岭地区特色农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与标准制定。

生物科技:开展玉米生物制药、生物氨基酸、生物变性淀粉、生物淀粉糖研发。

装备制造:支持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华德牧草、瑞丰,海拉尔蒙拓,鄂温克蒙力、野田铁牛,牙克石兴农等公司发展先进制造关键技术、零部件的研发,以增强农牧业机械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和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依托合作研究机构开展“无人草原”“无人农田”智能装备制造关键技术攻关,研发农田、草原机械化作业全程“无人化”智能装备。


第二节 优化创新生态

深入推进创新发展,破除制约创新发展桎梏,完善创新机制、集聚创新要素、开展创新合作、培育创新人才、激发创新动力,逐步塑造创新创业良好生态。

广泛开展创新合作。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加强与发达地区、知名高校、重点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创新合作模式,推进联合攻关、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合作。支持产学研合作,推动组建国家级、自治区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深化与中科院、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务实合作,加强与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研究院等区内高校院所战略合作,落实与内蒙古农业大学战略合作协议。支持呼伦贝尔学院等高校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建立政府、金融机构、企业、高校、社会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多渠道增加创新投入,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创新,完善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机制,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0.6%。完善科技任务组织实施机制,实行竞争立项、定向委托、“揭榜挂帅”等制度,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基金会、科技社团等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完善激励企业研发的普惠性政策。

加强人才培育和引进。深入实施“呼伦贝尔英才”“鸿雁计划”等人才工程和人才计划,通过全面选拔、重点资助等方式,在装备制造、农牧业科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基建、数字经济等领域选拔培养引进一批急需紧缺专门人才。调整优化人才引育政策,刚柔并济引进人才,留住用好各类人才。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

第五章  实施产业绿色安全改造工程

第一节 严控“两高”增量

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自治区节能减排降碳政策要求,坚持“总量控制、分类施策”,持续严格把控“两高”项目准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在谋划、实施项目前要充分论证建设必要性、可行性,认真分析评估对能耗双控、碳排放、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环境质量的影响,明确项目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产业布局、国土空间规划、“三线一单”、规划环评、产能和能耗置换、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区域削减、工艺技术装备和能效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或国家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等要求,项目所在地区能够达到能耗双控、污染物排放等约束性指标要求,坚决守住能耗双控底线。严格节能审查约束,全面实施预算管理,落实能耗双控目标责任制,综合评估项目能耗产出效益,合理控制能耗总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强化能耗双控监测预警和应急调控,加强节能监察队伍和能力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实施“新能源替代”。到2025年,能耗增长得到有效管控,坚决完成工业领域能耗总量和强度下降任务、CO2和污染物排放下降任务。坚持“量水而行”,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以水定地、以水定产,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大力推动能源资源节约,加强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第二节 推动存量改造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标国家先进标准或同行业先进标准实施存量产能绿色化改造,推动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构建高效、清洁、低碳的循环产业体系。

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制定落后产能淘汰计划,统筹产业政策和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方面技术标准,综合运用法律法规、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依法依规、坚决有序淘汰部分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对列入淘汰范围的落后产能相关企业,不再给予用能、用水、用电等方面支持政策;对未按期完成淘汰改造任务的旗市区实行能耗限批;对未按期完成淘汰改造任务的企业实施更加严厉的惩罚性政策,必要时依法责令停产或关闭。

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制定节能技术改造计划,对标先进标准,对化工、水泥、有色、煤电、造纸等行业的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改造,力争改造后产品单耗达到国家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对能耗超限额企业实行更加严格的惩罚性政策。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节能诊断,积极争取节能技术改造政策资金支持。

实施节水技术改造。突出抓好工业节水,重点在火电、生物医药、甜菜制糖、食品加工等高耗水行业全面实施工业节水改造。鼓励高耗水企业自主开展专项节水诊断,围绕过程循环和末端回用,实施循环水回用、水梯级利用、废水处理再利用、用水智慧管理、供排水管网智慧检漏等技术改造,提升企业各环节用水效率和重复利用率。对标《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开展工业重大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引进及应用,重点推广工业用水重复利用、高效冷却、热力和工艺系统节水、洗涤节水、工业节水和废水处理等通用节水技术和生产工艺。

实施高效减排技术改造。重点在火电、有色、水泥等高排放行业,推广应用高效除尘、脱硫、脱硝、低氮燃烧、分级燃烧、智能控制等新技术,采取催化再生烟气脱硫脱硝、硫磺回收装置达标改造、VOCs综合治理、硫磺尾气超低排放、加热炉及锅炉烟气达标排放治理等措施,降低工业废气、废水、废料和二氧化碳排放量。

实施技术装备升级改造。支持化工、电力、冶金、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采用先进实用技术,以工艺换代、设备更新、降本增效、新品开发为目标,对现有技术、工艺、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新材料,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带动行业技术装备水平整体跃升。

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鼓励利用粉煤灰、煤矸石、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废发展水泥、新型墙材、路面基层材料等产业。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旧轮胎、废塑料、废弃电子产品等重点领域实施资源再生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建设。到2025年,365体育投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60%左右。


专栏15: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节水改造重点任务

化解过剩产能:引导电石、铁合金等产能过剩行业限制类产能(装备)有序退出,推动内蒙古新大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电石项目退出。

推进节能、节水改造:实施海拉尔蒙西水泥熟料线节能技改项目、内蒙古百业成酒精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真空闪蒸膜式塔吸收节能装置技术改造项目、呼伦贝尔晟通糖业科技有限公司农业灌溉蓄水池建设、呼伦贝尔金新化工有限公司高浓盐水结晶分盐技改等项目。


第三节 选树绿色示范

以标杆引领、示范带动为路径,积极争创一批绿色工厂、绿色矿山、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打造一批绿色示范标杆,落实《工业节能与绿色标准化行动计划》,引导形成工业绿色发展新模式。

绿色工厂。重点在有色、建材、农畜产品加工、医药等重点行业选择一批工作基础好、代表性强的骨干企业,通过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建设(改造)厂房,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鼓励企业合理布局厂区内能量流、物质流路径,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建立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机制,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推动用能结构优化,创建具备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等特点的绿色工厂。

绿色矿山。加大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力度,有序推进闭坑、政策性关闭、历史遗留、责任主体灭失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加快露天矿生态修复及采空区灾害治理,落实《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方案》,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在扎赉诺尔—伊敏区域建设自治区绿色矿山示范区。到2025年,全部生产矿山达到国家或自治区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不符合绿色矿山标准的矿山企业依法逐步退出市场,矿山“三率”水平达标率达到国家标准,生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达到100%。

绿色园区。重点实施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呼伦贝尔岭东农畜林产品开发区、呼伦贝尔牙克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强余热、余压、废热资源和水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园区内企业废物资源交换利用,补全完善园区内绿色产业链条,建设一批布局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接生态化等绿色园区、低碳园区、零碳园区。

绿色供应链。重点在乳品、肉类、粮油、医药、农牧业机械制造等行业培育一批代表性强、行业影响力大、经营实力雄厚、管理水平高的龙头企业,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导向的采购、生产、营销、回收及物流体系,推动上下游企业共同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逐步实现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链上企业绿色化目标,带动上下游企业绿色发展。

绿色数据中心。积极推进整机柜服务器、规模化数据中心、绿色智能服务器等新型IT设备在数据中心中的应用。加强分布式供能、自然冷源、直流供电等技术在数据中心建设中的应用。加强风电、光伏等绿色能源应用,推动能源、资源智慧化管理技术在数据中心运营中的普及。鼓励新建数据中心按照绿色智能、软硬件全栈集群计算设计,大幅降低总体投资与运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第四节 强化安全生产

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坚守安全发展底线,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施策、依法治理,着力堵塞监督管理漏洞,采取更加坚决、更加有力、更加有效的措施,坚决防范和遏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及职责范围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落实安全生产工作“一岗双责”制度,严格行业准入条件,按照职责参与或者组织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加强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监督检查。强化“隐患就是事故”观念,加强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职责范围内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统筹抓好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督促企业结合实际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明确安全风险隐患排查频次、内容和责任,通过日常排查、综合排查、专业性排查、季节性排查、外聘专家诊断等方式,及时全面排查化解安全隐患,有效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行事故隐患治理闭环管理,努力把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边境口岸园区的管委会承担安全管理职责,强化安全风险管控,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保障经费和装备,确保安全责任落实。项目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负总责,要依法履行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

推进产业安全发展。深化产业园区安全风险评估与规划布局。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升级,依法淘汰退出危险化学品、矿山、火电、有色金属冶炼等生产企业落后产能,鼓励企业实施高于现有安全技术性能的工艺设备更新改造。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企业使用已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工艺设备和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技术、工艺和设备的行为。严把高危行业建设项目立项、规划、设计环节安全关口,完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结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安全保障性较高的产业,加快推进高危产业转型升级,有序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在高危行业领域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工程,从根本上减少事故隐患。突出抓好民用爆炸物品生产销售安全监管工作。


专栏16:工业安全生产重点工作

煤矿:对达不到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环保生态条件的煤矿依法限期退出。坚持“管理、装备、素质、系统”并重,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因地制宜推进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升煤矿安全基础保障能力。

危险化学品: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进一步规范化工行业项目建设若干规定》(内工信原工字〔2019〕269号)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化工行业布局和项目建设,“三区三线”内原则上不得审批新建化工项目,推动化工项目向园区集中。未按规定进行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或评估不达标的化工园区不得新(改、扩)建化工项目,严禁在安全容量超控的园区新(改、扩)建化工项目,劳动密集型的非化工企业不得与化工企业混建在同一园区内。严格产业准入,严格执行化工行业技术、安全、环保准入标准。

有色金属冶炼:综合利用产业政策、法规标准、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等手段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隐患。以安全发展理念统筹产业结构调整,禁止新建淘汰类、限制类冶炼项目,禁止使用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及技术装备,强化源头管控。督促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安全技术改造投入,采用先进的工艺装备,降低安全风险,消除事故隐患。

电力:建立健全电力安全齐抓共管机制,按照属地监管原则落实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对发现的重大隐患实行闭环管理,健全电力事故预警通报和约谈制度。扎实推进电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重要发电设施、输电线路和输变电设施保护区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管理,做好重大活动电力安全保障工作,监督企业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强化预警监测和先期处置,组织开展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演练。

民爆:指导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切实落实安全责任、管理、投入、培训和应急救援等工作。加强对365体育投注民爆企业生产、销售的安全监督管理,推进民爆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定期组织专家及相关旗市区对民爆企业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治理,依据《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及《内蒙古自治区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生产许可实施细则》,对民爆企业《生产许可证》《销售许可证》年检进行初审。指导企业持续动态排查治理安全隐患,督导企业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民爆行业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第六章 实施产业数字化转型工程

第一节 加快建设工业领域信息基础设施

以5G基础设施、工业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建设和工业企业内外网改造等为重点,加快构建高速、融合、安全、泛在的工业领域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布局5G网络基础设施,推进5G 规模化组网,到2025年力争实现旗市区主要城区、重点苏木乡镇、工业园区、工矿企业等区域5G信号有效覆盖。实施工业互联网IPv6升级改造,到2025年IPv6活跃用户全面提升,工业领域网络、应用、终端支持IPv6。鼓励重点工业企业对内部网络的以太网化、无线化改造,推动工业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标识解析节点、安全设施等接入高质量外网。探索建设市域工业数据中心,推动工业基础数据资源和农畜产品加工、原材料、装备制造等行业数据资源采集、传输、加工、存储和共享,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工业大数据支撑服务体系。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平台。

第二节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强两化深度融合标准体系宣贯推广,继续组织开展两化融合度评估,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引导企业逐级或跨级提升信息技术融合应用水平。

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生产工艺和流程,加快研发设计与制造工艺系统的综合集成。在煤炭、有色等矿产资源开发行业重点实施智能化采掘和无人化运输,推动矿山设计、掘进、开采、运输与提升等环节自规划、自感知、自决策、自运行,在提高生产效率、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率。在化工、冶金等行业重点推进绿色生产、安全生产,建立能源消耗、污染排放、安全生产的实时监测管理体系,形成低消耗、低排放、可循环、可持续的绿色管控一体化生产方式。在农畜产品加工和酒饮生产行业,重点围绕提升行业关键生产工艺、专用装备及生产线的数字化控制水平,推进全流程自动化数据采集、监控以及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实现采购、生产、加工、流通等全生命周期监管。在水泥行业,重点推广综合管理、计量分析和烟气在线监控等系统,实现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及余热、固体废弃物等资源的综合利用。

推进信息技术与新兴产业融合。在医药、现代装备制造等行业推进信息系统综合集成与协同创新应用,提升企业综合集成水平,推动企业内部、企业间、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化协同。企业内部信息化协同方面,重点推进研发设计与生产制造集成、生产与管理集成、生产与销售集成、业务与财务集成、总部与分支机构集成,实现产供销一体化、业务与财务一体化、集团管控一体化。企业间信息化协同方面,重点推进一批大中型现代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综合集成项目建设,推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系统的普及和深化,提升企业在质量、计划、营销、供应链、人力资源、档案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化协同方面,重点推进一批基于产业链的工业软件和信息化解决方案,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之间进行信息系统对接,相互共享设计、库存、物流等信息,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

推进信息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围绕工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降低采购与销售成本、传统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等方面,重点推进一批垂直细分行业电子商务平台、龙头企业自营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高面向产业链和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技术支撑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围绕生产、采购、运输、储存、保管、分拨等物流关键环节进行信息的采集、交换、传输和处理,加快推广二维码、电子标签、物联网、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实现工业企业、商贸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有效协调和无缝对接,形成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供应链。引导鼓励大型工业企业、商贸企业改造物流流程、剥离或外包物流业务,鼓励企业利用现代仓储管理技术建设立体仓库,提升物流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提高交通枢纽和仓储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水平。

第三节 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

围绕建设数字呼伦贝尔,以应用为核心、数据为支撑、示范为引领,积极推动5G技术、大数据在智慧矿山、工业互联网、智慧园区、智慧工厂等领域的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培育数字产业化试点,促进数字产业化发展。

建设智慧矿山。重点在大型露天煤矿和井工煤矿打造不同条件、场景、模式下的5G+无人驾驶、5G+无人采掘示范项目,挂牌一批5G+智慧矿山示范基地。到2025年,重点露天煤矿生产用矿车全部实现无人驾驶,井工煤矿采掘面全部实现智能化采掘。

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在能源、生物医药、建材、装备制造、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等行业龙头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互联网标识二级解析节点,开展基于标识服务的关键产品追溯、全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协同等应用创新。推动企业“登云、联网、上平台”,努力为登云企业提供更多优质服务,到2025年登云企业达到2000家。

建设智慧园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慧应用为支撑,全面整合园区内外资源,重点打造工业园区数据感知平台,智慧运营中心、数据存储中心,经济运行监测系统、能源消耗监测系统、安全应急管理系统、环境保护监测系统、交通物流监测系统、综合服务系统,提升工业园区智慧化管理水平。到2025年力争工业园区全部建成智慧园区。

建设智能工厂。支持企业应用智能设备、数控机床、自动化技术、自动识别技术、AGV等技术,促进车间计划排产、加工装配、检验检测、能耗管理等各生产环节的智能协作与联动,推动企业智能管理和决策,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建立数字化转型诊断对标工作机制,定期开展诊断对标,实现“两化融合”对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

推广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建设工厂大数据系统和互联网平台,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实现从设计研发、原材料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到物流与售后服务的精益化管理。推动产业链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加快发展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和网络协同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实现从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跨越式发展。


专栏17:培育数字产业化试点

培育数字化管理试点:打通企业数据链,通过智能传感、物联网等技术,推动全业务链数据实时采集和全面贯通,依托数据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化供应链管理体系。鼓励企业基于生产运营数据重构战略布局、运营管理和市场服务,形成数据驱动的高效运营管理模式,提升智能决策、精益制造和精准服务能力。

培育智能化制造试点:加快生产制造全过程数字化改造,依托数据实现全要素全环节的动态感知、互联互通、数据集成和智能管控,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资源消耗。

培育个性化定制试点:以农畜产品加工行业为重点,广泛采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信息和数据,依托数据发展客户需求分析、敏捷产品开发设计、柔性智能生产、精准交付服务等系统,增强用户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参与度,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和高效匹配。

培育服务化延伸试点:推动工业企业产品供应和服务链条的数字化升级,依托数据发展设备健康管理、产品远程运维、设备融资租赁、共享制造、供应链金融、总集成总承包等新型服务,实现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


第七章实施园区振兴工程

第一节 提升园区承载力

聚焦制约项目入驻、企业生产、产业发展等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补短板、强弱项,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要素配置,强化配套服务,全面提升园区产业承载能力。

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立足长远、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强园区现有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提档升级和维护管理,根据园区落地项目和产业发展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园区道路、供水、电网、供热、燃气、综合管廊、环保、固废(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解决制约企业入驻、项目落地和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问题。推进标准厂房改造、建设,推进园区企业旧厂房改造和废弃厂房再开发、再利用,为轻资产类项目入驻提供便利条件。积极争取落实自治区政策资金支持和金融结构融资贷款支持,缓解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问题。

盘活存量资源。坚持一企一策、综合施策,积极稳妥处置“僵尸项目”“僵尸企业”。对未开工无望或者长期停建的项目,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和政策要求,限期收回已配置的要素指标;对停产停业两年以上,不具备偿债能力,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和五年以上连年亏损,主要依赖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等方式维持生产经营,资产负债率连续三年100%以上的企业,采取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推动有序退出,或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推动实现转型发展,腾出发展空间支持新项目、新产业,让“有为”项目取代“无为”企业。

增强配套服务能力。聚焦服务平台强化功能配套,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推动科技创新、物流服务、金融支撑、人力资源、生活服务等平台提质增效,提高工业园区(开发区)产业发展配套能力。完善要素保障机制,加大对园区内企业的用地、用电、用水、用气、物流、用工、资金、技术、数据等要素的保障力度,为园区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专栏18: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道路工程: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鄂温克产业园道路改扩建工程、牙克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道路工程、呼伦贝尔岭东农畜林产品开发区阿荣旗产业园道路工程、呼伦贝尔岭东农畜林产品开发区扎兰屯产业园道路工程、呼伦贝尔岭东农畜林产品开发区陈巴尔虎旗产业园道路工程。

供水工程: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水工程、呼伦贝尔岭东农畜林产品开发区阿荣旗产业园供水厂。

污水处理: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管网工程、牙克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应急污水处理工程、呼伦贝尔岭东农畜林产品开发区阿荣旗产业园污水管网工程。

电力工程:呼伦贝尔岭东农畜林产品开发区阿荣旗产业园10KV线路工程。

供热供汽: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供热管线工程、呼伦贝尔岭东农畜林产品开发区阿荣旗产业园供热管网工程。

供气工程:呼伦贝尔岭东农畜林产品开发区阿荣旗产业园燃气储配站及天然气管道工程。

标准厂房: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标准化厂房。

铁路专用线:呼伦贝尔岭东农畜林产品开发区扎兰屯产业园铁路专用线工程。

智慧园区: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智慧园区项目、呼伦贝尔岭东农畜林产品开发区智慧园区项目、牙克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智慧园区建设工程。


第二节 提升产业支撑力

聚焦加快主导产业培育、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主责主业,整合产业要素、强化项目支撑、培强产业链条、形成规模效益,筑牢产业集聚高地,将园区打造成为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

强化规划引领。聚焦“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对标对表“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结合优化调整后的工业园区布局和确定的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及时修订完善工业园区各项规划,明确目标方向,突出主体功能,优化产业布局,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园区高质量发展。

强化项目支撑。充分发挥投资拉动园区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强化精准招商,围绕新能源、农畜产品加工、中医药(蒙医药)、生物医药等优势特色产业,重点瞄准东北三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链延链补链,引进建设重点项目。充分利用呼伦贝尔投资合作推介会、草原羊肉美食节等节会活动和市外专业展会平台,有效开展内外联动招商。坚持重大项目带动,以规划策划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建立重点项目库,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储备、建设和投产。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除特殊情况外原则上制造业新增产能或新建项目必须入驻园区。

强化产业链建设。聚焦聚力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以大项目为牵引、以链主企业为依托,有针对性地统筹产业布局、加强政策保障、引进缺失项目、搞好产业配套,有针对性地实施产业链延伸项目、升级项目、拓展项目,着力延伸配套产业,畅通产业循环,努力实现以园聚链、以链集群。支持有条件的园区依托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围绕产业链建设,在现有园区框架内打造特色园中园。

强化园区协调联动。树牢“大园区”理念,树立“一盘棋”思想,鼓励园区之间在产业协作、信息共享、机制共建等方面加强合作,探索合作共建园区有效模式。鼓励园区之间大力发展“飞地经济”“联动经济”,对不符合本地区工业园区(开发区)主导产业定位的项目,鼓励推荐至其他工业园区(开发区)。支持呼伦贝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区,在园区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支持口岸地区与工业园区(开发区)联动发展,壮大出口加工、落地加工产业,推动“通道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变,促进口岸腹地融合互促。

第三节 加强园区管理

聚焦提升园区发展质量和效益水平,着力完善管理体系,理顺管理职能,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服务效能,加强考核评价,形成园区创新、规范、高效管理新模式。

理顺职能职责。理顺跨区域整合开发区管委会、属地政府、产业园之间的关系,树立“抓园区就是抓发展、支持园区就是推动发展”理念,形成政府主管、部门联动、园区跟进工作格局。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原则上实行合署办公、一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的主责主业应当聚焦强化经济管理、投资服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逐步剥离教育卫生、公共文化、行政执法等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工业园区属地政府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做好承接工作,确保剥离的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承接到位。

提升服务效能。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制定基础设施完善计划,加快推进水、电、气、暖、污水处理、固废处理、网络、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入驻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扎实开展区域评估,尽早完成园区内涉及公共属性的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文物保护评估、水资源论证、水土保持方案论证、洪水影响评价、气候可行性论证等专项评估,推动评估部门互认、结果共享、免费使用,减少入园项目手续、缩短手续办理时限,切实为项目落地做好服务工作。

强化考核评价。树牢“以亩产论英雄”理念,建立以投资强度、亩均产值、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等为主要指标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强化结果运用,引导工业园区集中精力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将工业园区打造成为经济增长“压舱石”。

第八章 实施优质企业培育工程

第一节 培育大型骨干企业

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自主发展相结合,围绕优势特色产业链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主业突出、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甚至达到全球同行业前列的优势特色产业链领军企业、链主企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提升大型骨干企业影响力、带动力。鼓励大企业利用“互联网+”等手段,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创新生态,促进生产制造领域共享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发展,重构产业组织模式,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降低自身创新转型成本,形成融通发展的格局。

第二节 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落实《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方案》,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积极争取自治区认定一批“专精特新”示范中小企业和细分领域的“小巨人”企业,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精细化提质、特色化竞争和新颖化改造,培育一批产品质量优、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到2025年培育“专精特新”示范中小企业8家、“小巨人”企业4家。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各项政策,建立政策、管理、法律服务咨询专家库,组织开展“为中小企业送管理、送服务”行动。依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障的精准服务。通过“助保贷”“信易贷”“政银企对接”等途径,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第三节 加强品牌建设运营

推动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重点打造呼伦贝尔牛肉、牛奶、奶酪、黑木耳、芥花油、蓝莓、大豆、马铃薯等区域公用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支持龙头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改造传统工艺设备,提升环保水平,打造智能工厂、绿色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塑造优势品牌。鼓励具备条件的大中型企业通过优化、兼并、重组等方式,进一步整合资源,促进产业集聚和品牌打造。鼓励旗市区立足地方资源禀赋,聚焦主导产业,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区域公用品牌。积极组织参加“爱上内蒙古”系列宣传活动,依托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内蒙古味道—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展销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展会平台,提升呼伦贝尔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知名度。到2025年,力争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区域公用品牌达到2个以上。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

第一节 现状评价与回顾性分析

呼伦贝尔市工业以能源、冶金、化工、水泥为主,能耗水平高、碳排放总量大,节能降碳形势严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任务十分艰巨。2020年火电、热电联产行业发电量为337.3亿千瓦时,煤炭消耗量为2412万吨,365体育投注火电、煤化工、冬季集中采暖锅炉等资源消耗大的行业仍占有较大比例,一次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消耗量较高问题依然存在,减煤降碳难度大,推动工业经济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是呼伦贝尔市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难度较大。水环境质量方面,流域水质改善难度较大,大部分断面在汛期会出现水质下降情况,地下水超采严重,水位持续下降,污染治理难度较大。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重金属等重大环境风险源大量存在,风险隐患防控存在薄弱环节,应急处置能力亟待提升,一般工业固废处置利用能力不足,综合利用率仅17%,环境风险管控压力大。

第二节 规划符合性、协调性分析

本规划是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在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和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政策要求基础上编制的,对煤炭、火电、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和冶炼、煤化工、水泥等“两高”行业新增产能总的要求是控制增量、改造存量,提出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中医药蒙医药等绿色低碳产业,符合国家、自治区有关政策规划要求,符合《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与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水利、自然资源、林草等部门的同层位规划在关键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相协调。规划提出的重大生产力布局,特别是十条优势特色产业链发展布局,是《呼伦贝尔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的产业宏观布局基础上的进一步细化,并与相关旗市区沟通一致,规划也明确提出产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布局要符合“三线一单”管控要求。

第三节 环境影响分析

本规划涉及“十四五”期间呼伦贝尔市工业发展的多个行业,覆盖面广,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重点行业为矿产资源开发、火电、化工、有色、水泥。虽然这些行业在“十四五”期间新增产能规模受到严格控制,但一些现有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还将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此外,本规划提出重点发展的农畜产品加工业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空气环境影响。煤炭开采过程中粉尘、矿井瓦斯和矸石自燃释放的气体造成大气污染。火电、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粉尘和烟尘长时间散浮在空中,影响空气质量,以及排放的CO2、SO2及NOX的会随着烟气排进大气迅速扩散,造成温室效应、形成酸雨和有毒雾气。煤化工企业通常需要对原料进行净化,由于部分煤中杂质较多,可燃物不能完全燃烧、分解,以颗粒性废气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造成污染。煤化工企业产生的气态性废气主要由含硫废气和烃类有机废气组成,含硫废气随烟气排放,危害人类健康及动植物生长,腐蚀金属设备含碳的烃类有机废气,排放到大气中会对臭氧层造成损害,还会衍生出其他环境质量问题。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废气主要成分包括重金属及其化合物、颗粒物、二氧化硫、硫酸雾等,对大气有较强污染风险。肉类加工、玉米加工等农畜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也对空气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对水环境影响。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井巷开掘,会使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发生变化,使地下水流失,导致地下水水源紧张,同时也污染了部分地下水水源,加剧了紧张状况。矿产资源开发特别是露天煤矿开采对地表水资源的水量、水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造成破坏,疏干水含有悬浮物和酸性物质,对地表水也会造成一定污染。火电行业废水含有大量重金属物质、氰酚等有毒物质和悬浮物,直接排放将污染地表水、地下水。煤化工行业的高盐污水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中煤气洗涤污水、循环水系统排水、除盐水系统排水、回用系统浓水等,污水中含有大量有害有机物质,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水质污染。有色金属冶炼废水含有重金属离子、酸、碱等,对水环境污染有一定风险。农畜产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有机物和营养盐引起水体的缺氧和富营养化问题。

对土壤环境影响。矿产资源开发,特别是煤炭资源开采对土地资源的主要影响为地表塌陷、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固体废弃物压占污染土地。火电行业的粉煤灰以灰场贮存为主,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而且容易受下雨、刮风等天气变化影响发生迁移,进而污染土壤环境。有色金属冶炼行业的酸泥中重金属含量较高,属于危险废物,对土壤污染有一定风险。农产品再加工产生副产品和废弃物,如谷壳、笋壳、果皮、果核、禽畜的内脏、毛、血等固体废弃物,不但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也会对土壤产生危害。

第四节 减缓环境影响主要对策

针对工业发展对环境影响问题,从管理对策和技术措施两个层面提出减缓影响范围和强度的措施。

预防和减缓环境影响的管理对策。落实环境保护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在具体工业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当单独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在取得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后才能开工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应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对施工过程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理,一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如工程及工程影响区内的噪声、废气、污水等污染物应达标排放,减少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等;二是对建设项目配套的环保工程进行施工监理,确保“三同时”的实施,包括对水处理设施、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固废防治措施和绿化工程的保护等进行监理。项目建成后,应开展环境保护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正常运行过程中,应成立相应的环境管理机构,定期开展环境跟踪监测,针对发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落实能耗双控政策要求,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格控制“两高”行业新增产能。重大项目布局应当严格执行划定的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要求。


专栏19:重点领域减缓环境影响的管理对策

大气污染防治:强化建成区内及周边火电、有色金属、水泥等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管理,实行拉网式排查和清单式、台账式、网格化管理。推进散煤治理和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持续推进冬季清洁取暖。加强在建项目施工工地扬尘、道路扬尘等综合整治。

水污染防治:加强工业企业废水入河湖排污口监管,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强化工业园区已建成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达标运行监管,实现园区内企业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土壤污染防治:强化土壤中铅、镉、汞、铬、类金属砷等重金属污染物监测,以及多环芳烃、石油烃等有机污染物监测,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其他工业污染源防治: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和重点行业企业达标排放限期改造。加强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新建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全面执行重金属重点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推进工业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加强建筑垃圾治理。加强工业领域噪声污染防治。


预防和减缓环境影响的技术措施。依据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的重点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生态环保技术装备工艺,最大限度减轻企业生产、项目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煤炭:恢复和治理开采塌陷区生态环境,从矿区生态保护规划入手,综合运用生态保护技术、土地复垦技术,结合矿区煤矸石、坑口电站粉煤灰等固体废物的处置,对塌陷土地进行充填、复垦;控制开采塌陷,通过合理选择开采方法和工艺,达到减少或减慢地表塌陷,控制地表下沉速度的目的;尽量减少外排土场占地面积,尽早实现内排;加强对采煤与复垦相结合的完整设计与生产新工艺体系的研究。积极开展矿井水处理,合理设计疏干排水方案,采用防渗帷幕等技术,减少疏干排水影响范围,合理利用疏干水。选择合理的开采方法,减少采煤过程对覆岩含水层和地表水体的破坏,对渗漏河道进行防渗处理或改道,减少矿井涌水量。改进煤炭加工和辅助、附属企业生产工艺,提高水重复利用效率,推广闭路循环和其他洁净生产技术,对排放污水进行处理。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开发利用煤层气,提高煤炭利用率。减少井下废气、粉尘和地面粉尘污染,采用多种措施,提高煤矸石、露天剥离物的综合利用率。火电:实施传统燃煤机组改造,全面推广燃煤电厂超低排放要求和先进能耗标准,单台30万千瓦及以上公用燃煤发电机组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新建电厂平均煤耗低于行业要求,发展热电冷多联供,降低煤炭用于发电消费比重,最大限度消除火电建设带来的环境污染。发展可再生能源,调整电力结构。合理改造输电线路路径,避免线路重载造成损耗过大及可靠性降低,鼓励采取同塔多回线路输电、串联补偿、大容量变压器等先进技术,节约输电线路走廊,同时更换残旧输电线路、高损变压器,降低线路和设备损耗,促进电网的节能减排工作。化工:进一步规范化工行业布局和项目建设,“三区三线”内原则上不得审批新建化工项目,推动化工项目向园区集中。未按规定进行整体性安全风险评估或评估不达标的化工园区不得新(改、扩)建化工项目,严禁在安全容量超控的园区新(改、扩)建化工项目,劳动密集型的非化工企业不得与化工企业混建在同一园区内。严格产业准入,严格执行化工行业技术、安全、环保准入标准。改造升级传统工艺和装备,加强新技术新装备研发应用,减少能源、资源消耗水平,提高废水循环利用率。严格规范执行防渗措施,对厂区、渣场等进行分区监管,同时设置必要的监控井,做好地下水水质的定期监测,做好应急预案,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地下水污染事故。有色金属冶炼: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的力度,合理规划产业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化水平,加快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冶炼烟气应采取负压工况收集、处理,对无法完全密闭的排放点,采用集气装置严格控制废气无组织排放。对冶炼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进行回收,生产硫酸或其他产品,制酸尾气应采取除酸雾等净化措施后,达标排放。加强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管理,渣场采取防渗和清污分流措施,防止渗滤液污染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循环利用冶炼和再生过程排放废水,实现污水“零排放”目标。水泥:推广水泥窑头温度检测控制、窑尾喂料控制、筒体温度检测系统、能源管理系统等节能技术,大力推进企业开展熟料烧成系统、粉磨系统和动力设备系统升级改造,推进智能化改造,实施水泥窑炉能量梯级利用、能效提升等技术改造。推广适用于水泥窑炉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综合治理、煤洁净气化等成套技术装备,开发建材窑炉烟气中二氧化碳分离、回收和利用技术,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支持利用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城市污泥、污染土壤、危险废物和大宗工业固废等。推进水泥行业能源、环境、节水合同管理。农畜产品加工行业:优化产业布局,不得在生态红线内布局新建项目,而且应当尽可能远离水源地、生态保护区和城区。鼓励企业采用新型风送系统、节水型冻肉解冻机、现代化成套加工设备、冷冻冷藏设备节能降耗技术、废水处理回用设备,促进清洁生产。引进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培育形成循环发展模式。

第五节 评价结论

综合以上,本规划总体上符合《呼伦贝尔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三线一单”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大气、水体、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对呼伦贝尔市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规划的实施将会产生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可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经处理后各污染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相关标准,其环境影响程度是可以接受的。在认真执行本规划提出的管理对策和技术措施,严格遵守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三区三线”管控要求,加强环境管理的基础上,规划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合理可行。

第十章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各旗市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本规划落实,明确工作任务,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形成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按年度跟踪落实重点任务落实情况,推动规划任务落实落地。

加强要素保障。以市场化方式推动用地、环境容量、污染物排放、能耗指标、电力、水等要素指标向先进制造业和重大项目倾斜,进一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快推动用能权交易和碳排放交易,建立碳排放强度考核机制。完善经济运行监测预警预测体系和纠偏机制,加强煤电油运综合协调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简政放权,开辟审核绿色通道,推行审批承诺制、区域评估制、项目代办制,最大限度缩减项目前期手续办理时限。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保项目合规建设。切实帮助企业解难点、除痛点、疏堵点、补盲点,针对中小企业成长问题,“点对点、一对一”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系统化解决方案。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落实防止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加强监测评估。建立和完善规划实施的统计分析、日常监测、监督考核工作机制,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依据实际情况适时对规划确定目标任务进行必要调整。实施规划终期总结,全面总结规划任务落实情况,系统梳理规划实施成效,科学分析发展形势,研究提出发展思路,为编制下一个五年规划打好基础。

本规划提出的质量效益、创新能力、两化融合、企业培育四个方面预期性指标和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等领域目标任务,主要依靠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实现,各地方、有关部门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积极性,发挥政府部门引导作用,努力实现预期性目标任务。


附件:名词解释



 附 件

名词解释


1.“六稳”工作、“六保”任务: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能耗双控:指国家对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单位GDP能源消费量)进行控制。

3.“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2021年3月365体育投注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建设“两个屏障”(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两个基地”(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一个桥头堡”(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4.“两区三地一家园”:2021年9月27日中国共产党呼伦贝尔市第五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今后五年奋斗目标是:持续深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向北开放中俄蒙合作先导区;生态农畜林产品生产基地、原生态高端旅游目的地、能源和资源战略储备基地;环境优美、生活富裕、民族团结、边疆稳固的幸福家园。

5.“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6.“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四大优势的中小企业。

7.“小巨人”企业:指业绩良好,极具发展潜力和培育价值处于成长初期的小企业。通过培育推动其快速健康成长,最终成为行业中或本区域的“小巨人”。

8.“三区三线”:“三区”指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三线”指的是根据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9.“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四个革命”即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推动能源技术革命,带动产业升级;推动能源体制革命,打通能源发展快车道;“一个合作”即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

10.“揭榜挂帅”:就是“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具有不论资质、不设门槛、选贤举能、唯求实效的特征。

11.VOCs: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英文缩写,在我国VOCs指常温下饱和蒸汽压大于70.91Pa、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沸点在50~260℃以下且初馏点等于250摄氏度的有机化合物,或在常温常压下任何能挥发的有机固体或液体。

12.“两重点一重大”:指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13.工业互联网IPv6升级改造:IPv6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ETF(互联网工作任务组)制定的下一代互联网协议版本,能够提供充足的网络地址资源和广阔的创新空间,是全球公认的下一代互联网商业应用解决方案。我国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IPv6升级改造,先后出台了《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和《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工作的通知》《IPv6流量提升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21年—2023年)》等文件。

14.工业互联网标识二级解析节点:接入工业互联网的每个物品、元器件,甚至每条信息都有其全球唯一的“身份证”,即标识。为解决标识编码和解析方式不同问题,世界各国正在建立一种兼容不同技术体系、能够跨系统跨层级跨地域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架构已实现从0到1的突破,已建成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五大国家顶级节点,正在建设南京、贵阳两个灾备节点,初步形成“东南西北中”布局。二级节点主要以大型骨干企业牵头建设的行业性节点为主,已上线二级节点数85个,覆盖22个省(区、市)和机械、材料、石化、家电等33个行业,标识注册量超过98亿,连接企业超过9000家,日解析量超过800万次。借助二级节点标识解析平台,企业能够将生产制造阶段和消费使用阶段的各种数据进行关联和绑定,从而提供产品完整的数据管理,并可应用于追溯、售后服务、智能制造等各个方面,帮助企业实现对产品价值和成本的大数据分析。

15.AGV技术:AGV是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的缩写,即“自动导引运输车”,指装备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引装置,能够沿规定的导引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

16.信易贷:着眼于让信用好的小微企业享受更优惠的贷款利率,享受更便捷的贷款审批通道等,实现“信用越好,贷款越容易”。

17.区域公用品牌:区域公用品牌是指某一区域内的商品或服务,联合提高区域内外消费者的评价,使区域形象和区域共同发展品牌。

18.环保设施“三同时”: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