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阿荣旗这片黑土地上,“三位一体”改革正编织起一张覆盖“耕地保护—科技应用—数字赋能—金融支持—加工增值”的现代农业网络。这套环环相扣的“全链密码”,不仅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地生根,更探索出北疆地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
金秋时节,阿荣旗音河乡的万亩玉米田掀起金色浪涛。株高一致、穗大粒饱的玉米植株间,黑色滴灌带如毛细血管般延伸,水肥通过智能系统精准送达每株根部。“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提高了土地质量,奠定了规模化、机械化作业的基石,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保障。
阿荣旗东升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年采用大垄双行和膜下滴灌技术,玉米亩产达到了2445斤。让合作社底气十足的,不仅是膜下滴灌技术,还有“数字黑土地”的强力支撑。今年,通过“阿农宝”应用程序的土地流转平台,1680亩耕地经营权在线竞拍成功。在土地追肥的关键时期,手机提交贷款申请迅速到账,从土地流转到融资贷款,从技术指导到农机调度,“指尖上的农业服务”让现代农业不再是“纸上谈兵”。
作为“三位一体”改革的智能核心,“阿农宝”应用程序正重构农业服务生态。农民动动手指,就能在平台上预约从“耕、种、防、收”的全流程托管服务,在线采购质优价廉的农资,甚至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数据显示,“三位一体”工作开展以来,全旗累计线上完成土地流转项目174个,流转土地4.59万亩、草场6.559万亩,成交额达3729.58万元,平均溢价率超18%;累计采购配送种子、化肥等生产物资1600余吨,帮助6720户农户购置特价柴油830万升,总采购金额超6900万元,为农户节支超670万元。
“线上精准对接、线下高效服务”的模式,打破了金融机构与农户间的信息壁垒。从土地流转到农机调度,从农资集采到产品销售,专业服务覆盖农业生产全环节,这种“看不见的软实力”,与高标准农田、科技装备等“硬支撑”共同构筑起阿荣旗粮食安全的坚实根基。增产,更要增效。在新发米业的加工车间内,金黄的稻谷经过清理、脱壳、碾米、色选、包装等多道工序,化身为晶莹剔透、包装精美的品牌大米,发往全国各地的超市和电商平台,产业链的延伸让黑土地的价值得到最大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