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医改政策,优化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扎兰屯市第二紧密型医共体通过资源下沉、技术帮扶、管理同质化等举措,推动优质医疗服务向基层延伸,构建“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新格局。
专家下沉促提升同质管理见实效。总院充分发挥服务引领作用,多措并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一方面,积极派驻专家,分派41名中、副高级职称人员与14家卫生院签署服务协议,下派总人次达1559次。这些下沉专家与各卫生院建立紧密联系,深入基层,开通工作账号,开展临床诊疗、健康宣传、培训指导等多项工作,不仅为基层患者提供了专业的诊疗服务,还带去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知识,有效普及了健康知识,提升了基层群众的健康意识。同时,助力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4项,进一步拓展了基层医疗服务范围。另一方面,改造了扎兰屯市第二医共体巡回医疗车,外科、麻醉团队专程赴三家中心卫生院成功进行腹股沟疝手术4例,让基层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外科手术服务。
强化双向转诊与同质化管理。完善了双向转诊制度,制定了医共体内疾病诊疗目录,为患者的合理转诊提供了清晰指引。统一了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在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确保医疗服务的规范性和一致性。总院职能科室定期对成员单位的医疗质量、护理、感控、运营管理等工作进行下沉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累计到分院开展质控178次,审核处方5277张,发现质控问题1777条。此外,总院还派出多科室医生对成员单位医生、村医及相关职能科室人员进行业务能力提升培训,逐步实现了医共体内的同质化管理,让基层群众能够享受到与总院同质的医疗服务。
精准帮扶破空白技术下沉惠民生。针对成吉思汗中心卫生院口腔科服务空白的问题,总院实施精准帮扶。总院口腔科4名医师每周一至周五轮班赴成吉思汗镇中心卫生院驻点帮扶,日均接诊患者5-8人次。通过“手把手”带教的方式,帮助该卫生院常规开展龋病、牙体牙髓病、牙周病、拔牙、活动义齿修复等20个技术项目,成功实现了当地口腔医疗服务“从无到有”的突破,让当地群众无需远行就能解决口腔健康问题。
智慧医疗助力紧密协作共发展。总医院积极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已与14家医共体单位开展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工作。在圆满完成扎兰屯市第二紧密型医共体总医院影像科自身工作任务的同时,为成员单位提供相关医学影像检查服务,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追踪观察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远程会诊设备已与成吉思汗中心卫生院、大河湾中心卫生院、蘑菇气中心卫生院联通,总医院已与蘑菇气中心卫生院成功开展2例(儿科、脑梗病例)远程医疗会诊。累计完成远程影像诊断5406例,远程心电2887例,检验、检查项目7999例。此外,医院积极探索医共体发展新路径,与市妇幼保健院、市河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紧密的河西区域发展模式;与向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建立第二医共体向阳中西医门诊,实现了医保网络互通、网络资源共享,有力推动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落地,共同提升了区域医疗服务水平。
构建慢病管理全链条打造健康服务新模式。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扎兰屯市成立了县域慢病管理中心。总院以医共体建设为依托,加强县乡紧密合作,通过整合县域内的医疗资源,构建起“防、筛、诊、治、管”全链条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了慢病管理服务能力,让慢病患者能够享受到便捷高效的“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务。目前,总院已累计开展基层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治培训3次,覆盖150余人次;开展慢性病筛查工作1次,共计筛查60余人次,为慢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唐铖铖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