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投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部门动态

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专家组深入新巴尔虎右旗开展泡型包虫病溯源调查工作

作者:刘颖 信息来源:呼伦贝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2025-07-23 10:19 浏览: 【字体大小:

为查明呼伦贝尔市泡型包虫病的传播规律,精准评估流行态势,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王莹、薛垂召、王旭及内蒙古自治区疾控中心罗文博组成专家组,在呼伦贝尔市疾控中心专业人员的协同配合下,深入新巴尔虎右旗草原腹地,共同开展泡型包虫病现场调查工作。

直击现场,草原上的“捕鼠行动”。泡型包虫病(又称 “虫癌”)是由多房棘球绦虫引发的人兽共患病,对牧区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新巴尔虎右旗作为典型的牧区,存在 “野生动物 - 家犬 - 人” 传播链的潜在风险,做好该地区泡型包虫病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啮齿类动物(如达乌尔黄鼠、旱獭)是多房棘球绦虫的中间宿主,它们的感染情况直接反映出当地泡型包虫病的传播风险。在调查过程中,专家组与呼伦贝尔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一同顶着烈日,在典型的草原环境中布设鼠夹,采用 “灌水法” 驱赶鼠类出洞,全力捕获啮齿动物。随后,团队将捕获的啮齿动物带回实验室,对其肝脏样本进行细致的实验室检测,以此掌握啮齿类动物的感染状况。

追踪“终极宿主”,探寻狐狸粪便中的传播密码。狐狸作为多房棘球绦虫的终末宿主,其粪便中可能携带虫卵,这是传播链条中的关键一环。专家组与呼伦贝尔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携手徒步巡查草原,仔细寻找狐狸洞穴及新鲜粪便。期间,专家认真收集标本,并向大家传授分辨狐狸粪便的技巧:狐狸粪便呈长条状,末端尖细,常常伴有未消化的毛发。这些收集到的样本,将助力判断狐狸的感染率,进而更准确地评估人类的暴露风险。

多维度筑牢防线,从源头阻断传播途径。在强化野生动物监测、加强家犬管理等方面联合畜牧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掌握野外宿主感染变化的同时,加强家犬驱虫药物投喂,规范流浪犬管控,从“家犬” 这一环节切断传播链。

此次国家及自治区专家组深入草原开展调查,呼伦贝尔市疾控中心全程积极配合,全程参与现场调查、协作与学习。下一步,呼伦贝尔市疾控中心将持续跟进各项检测结果,不断完善包虫病防控各项措施,切实守护草原居民的生命健康与草原生态安全。(刘颖 供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蒙速办 国务院 微信 微博 返回头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