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海拉尔的夜经济遍地生花,一股股消费热浪扑面而来。这里的夜经济,为何如此热辣滚烫?其答案蕴藏于三重密码之中。
创新为笔 勾勒夜经济半壁江山
数据显示,2025年海拉尔各大夜市及周边商业、餐饮住宿经营收入实现突破性增长。重点夜市片区夜间消费额已占全天零售额近四成,实现消费1500余万元。这蓬勃迸发的夜间消费活力,背后是巧妙的引导之手与精心编织的保障之网。
近年来,海拉尔区深入学习领会365体育投注总书记关于促进消费的重要论述,将夜经济作为激活城市消费活力、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服务”双轮驱动,科学规划夜间经济集聚区,重点打造了呼伦贝尔古城、西山夜市、东山不夜城、伊敏河文旅融合长廊等特色夜市,成功构建起便民惠民的15分钟夜间消费圈。政府及相关部门先后出台租金减免、审批简化等扶持政策,为商户轻装上阵注入动能,并以发放夜间消费券、推出文旅融合主题夜游线路等举措,进一步助力点燃夏日夜经济。
沿河夜市天天人满为患
繁荣夜经济,既是经济课题,也是治理考题。为让“热闹”与“安全”同频,海拉尔区多部门联动,织就了一张“精耕细作”的管理网络:公安部门增派夜间巡逻警力,实现重点街区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交管部门优化夜间交通路线,在商圈周边新增临时停车位2000余个,部分街区已引入智慧停车系统,彻底破解“停车难”痛点;环卫部门实行“随撤随清”动态保洁机制,确保繁华落幕、垃圾清除;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通过常态化巡查、错峰巡查及定点定人+动态巡查,整治露天烧烤油烟与噪音问题,让夜间消费环境更清爽;市场监管部门精准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确保原料来源可溯、质量可靠,为市民和游客筑牢消费安全防线……一套套精准服务的组合拳,打造出政府、商家、消费者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海拉尔夜间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超40%,夜经济已成为推动文旅融合、促进消费升级的新引擎。
民生为要 摆个小摊挣份体面
“一到晚上,都忙冒烟了。”在伊敏河文旅融合长廊经营臭豆腐的摊主李老板手上翻动着热油里的豆腐,笑得满足,“特别是周末,客流量日均能到达5000多人,日流水能比平时涨三四成。政府管得好,我们也干的踏实。”
这份“踏实”不仅是摊主的安心,更意味着老百姓在夜市里“摆个小摊、挣份体面”的机会多了。
呼伦贝尔古城青岛啤酒嘉年华好戏连台
海拉尔的夜经济不仅点亮了城市的夜空,更实实在在地温暖了百姓的日子,拓宽了增收的路子。海拉尔区10余处夜经济消费集聚区的崛起,催生出一个生机勃勃的夜间就业生态圈,累计带动就业10000余人。
饭碗端稳了,日子才更有奔头。呼大夜市入口处,有个特殊的无声烤冷面摊位,顾客们自觉用手势点单、扫码支付,默契无声却温情流淌。以前每月收入不到2000元。现在夜市生意好,一个月能挣五六千元。 聋哑摊主王老板通过手语翻译告诉记者,笑容里满是希望。
像王老板这样的夜市摊主,在海拉尔有上千名。针对困难商户,海拉尔区政府精准施策:设置公益摊位降低门槛、减免管理服务费减轻负担、组织技能培训提升竞争力……一系列专项扶持,助力他们在夜经济的浪潮中找到了灵活就业、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游客在呼伦贝尔古城啤酒节嘉年华享受亲子时光
此外,记者还观察发现,围绕几大夜市核心区,新增的文创商店、特色民宿、主题酒店等配套业态如雨后春笋出现:憨呼文创、阿米拉集市——俄蒙优选特产超市、朴愫无人智慧酒店……一条以夜经济为核心的“小产业链”正悄然延伸,为城市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今年新增设的游船画舫为游客带来了新奇的体验
“旺季?那家伙,人挨人!日均6000多人都是有的!”憨呼文创店主笑得合不拢嘴。政策礼包与市场热度让摊主们如沐春风,而更深刻的变化藏在消费里—当摊主们的收入从2000元涨到5000元,当市民逛夜市从“买点吃的变成天天溜达,大家对夜晚的期待早已不只是吃饱喝足,而是玩得独特、看得新鲜。这份对“高品质夜晚”的渴望,推动着海拉尔夜经济向“文化升级”大步迈进。
文化为魂 无法复制的独特体验
当政策搭好了舞台、民生攒足了人气,海拉尔的夜经济开始向“有文化、有灵魂”的深处发力。深谙“好看好玩才能留住人”的道理,海拉尔正以文化为魂、创新为笔,让夜晚的吸引力持续热辣滚烫。
商家们循着政策风向,不断创新经营模式,通过文化赋能、炫彩灯光、低空经济等创新元素的融入,不仅赢得了游客的广泛赞誉,更成为区域“夜经济”持续升温、魅力不减的核心引擎。
“现在游客不仅想要吃得好,更想要玩得独特。我们把羊毛毡融合传统图腾以及当下流行的元素,销量比普通纪念品高出不少。”龙凤新天地商旅夜市羊毛毡摊位的刘老板说道。
东山不夜城用花样表演吸引市民与游客
夜幕低垂,东山红星不夜城的苍狼白鹿雕塑在门前昂首伫立,3D 裸眼大屏上万马奔腾的画面让游客仿佛置身草原之上,异域风情表演更让观者沉醉其中、赞叹不已。呼伦贝尔古城夜市里,摩肩接踵的游客既能在百年老字号品味醇厚奶香,还能凑到隔壁直播间,看到售货员热情展示民族服饰,感受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藏在停车场里的—“呼贝” 生活广场,智慧停车系统让驾车而来的食客轻松泊车,只管安心享受逛吃乐趣。
跨越伊敏河的威压受到热捧
伊敏河畔的热闹更让人流连,啤酒节的欢歌中,烤全羊的焦香与格瓦斯的清爽在舌尖碰撞,夏夜音乐分享会、游船观光、威亚体验更带来层出不穷的新鲜玩法……如今,海拉尔的夜经济早已突破“夜市吃喝”的单一维度,正向着“创新驱动+文化再造”的多元化消费场景大步迈进。
“奔着草原风光来的!”来自黑龙江的李贵萍举着啤酒杯,难掩兴奋,“没想到这里的夜市这么热闹,既有烤全羊、手把手等美食,又有露营地、民族歌舞表演,这种独特的体验是其他城市复制不了的。感觉一个晚上根本不够用啊!”
天南海北游客欢聚“举杯邀明月”
如今,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一块块金字招牌加上社交媒体上近千万次的火爆曝光。镜头里璀璨的夜景、诱人的美食、独特的文化,海拉尔正吸引着天南海北的游客纷至沓来。
海拉尔区政府工作人员张志超告诉记者:未来,海拉尔区将立足‘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锚定点亮城市夜生活、激活消费新动能、打造城市新名片目标,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打造主题鲜明、个性彰显、特色突出的消费活动,丰富夜间消费供给,推动活动促消费、惠民生,营造有利于夜间经济发展的市场氛围,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让百姓的高质量、高品质生活再上台阶。
夏夜音乐分享会成为市民和游客展现才艺的舞台
海拉尔“夜市经济”向“夜文化经济”的跃升,促成“消费场景”向“城市名片”蝶变。这不仅是一次精彩纷呈的业态革新,更是城市魅力的深度升华。海拉尔以创新为笔,以民生为要,以文化为魂,不断推动夜经济升级提质,为呼伦贝尔市特色经济发展提供有力范例,树立起北疆夜间经济的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