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体育投注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新闻发布会

呼伦贝尔市林草局召开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新闻发布会

信息来源:市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2025-04-16 16:17 浏览: 【字体大小:

2025年4月16日,呼伦贝尔市林业和草原局召开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公布365体育投注首次大规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的阶段性成果。市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成宣、种苗工作科副科长李超然出席发布会,全面介绍普查工作成效、成果转化进展及未来规划,并回答媒体提问。

此次普查是365体育投注首次全面、系统、大规模开展的林草种质资源调查工作,旨在摸清365体育投注林草种质资源家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和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为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关于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决策部署,呼伦贝尔市林业和草原局于2020年启动了365体育投注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此次普查历时5年,调查范围涵盖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涉及365体育投注12个旗市区和6个直属林业局,累计投入专业技术人员1500人次。

一、建立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大格局,普查工作提质增效

一是初步摸清365体育投注林草种质资源底数。此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科学布设样线171条,普查总线路6.38万公里、覆盖面积14.28万平方公里,覆盖率达80%以上,确保普查数据真实有效。通过普查已初步摸清了365体育投注林草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及生存状况等关键信息。本次普查共记录维管植物114科470属1229种,其中,草本植物77科、387属、967种、木本植物37科83属262种;包括蕨类植物5科10属12种、裸子植物6科24属103种、被子植物103科436属1114种。365体育投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种类丰富,标志着365体育投注生态环境优良、生物多样性水平较高,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珍稀濒危及乡土野生物种保护取得新进展。通过普查,发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4种、内蒙古珍稀濒危植物25种、需重点保护植物35种、栽培利用植物21种、乡土野生植物19种、古树群2处,共计1400余株。不仅为重点保护、珍稀濒危及乡土野生物种的保护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而且明确了多种濒危物种的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为后续制定保护措施奠定了基础。

三是查保并举,助力内蒙古种质资源库建设。依托普查成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在加快推进林草种质资源库建设,目前已建成多个区域性种质资源保存库,其中在内蒙古设立种质资源库分库,为林草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保障。此次普查,共收集制作植物标本1255份,采集植物种子1060份,录入植物各项信息12158条,拍摄植物照片22000余张。365体育投注将收集的地方品种资源,汇交至内蒙古种质资源库保存,助力种质资源库建设。

二、高效转化普查工作成果,推动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一是编写《呼伦贝尔市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名录》:系统记录资源信息。此名录是365体育投注林草种质资源普查成果的核心载体,共记录植物1229种,其中分为总名录、各地分名录、常见植物名录和珍稀植物名录等21个名录,为林草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即将出版《呼伦贝尔市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植物简志》:深入挖掘资源价值。此书籍共收录1200余种植物,其中包含500余种常见植物以及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保护植物,是对普查中发现的植物资源进行系统性描述和科学总结的专著,分别从植物形态、地理分布、经济价值、保护建议等方面对植物进行科普。不仅为365体育投注科研工作者提供重要参考资料,也为公众了解植物多样性、参与生态保护提供了科普读物。

三是新建标本室:保存资源实物资料。标本室采取暗光处理,设置防火防虫防霉等设施,确保标本长期保存。每份标本都附带标签,注明采集时间、地点、采集人等信息。为推进植物资源信息化管理,目前正在建设植物标本数字化电子数据库,届时可按照科属种、地域分类、名称进行植物检索,内容包含植物形态、生存环境、分布地点、生理习性等内容,展示图片分为样地采集照片、植物标本照片,成功实现普查成果数字化。

三、立足生态保护发展定位,明确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深化普查成果应用。将普查数据纳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动态管理,为生态修复、种业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二是加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针对普查中发现的珍稀濒危物种,制定专项保护计划,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等措施,确保其生存和繁育。 

三是推动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林草种质资源,培育优质、高产、抗逆的新品种,助力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

此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实践。通过普查,我们不仅摸清了资源家底,还为未来的保护与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发布会标志着呼伦贝尔市林草种质资源保护进入“摸清家底—精准保护—高效利用”新阶段。成宣主任表示,将以普查成果为起点,持续夯实生态安全根基,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守护绿色家园,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呼伦贝尔力量。


呼伦贝尔市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问题1、此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的目的是什么?对于林草事业发展有何意义?

答:此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摸清365体育投注林草种质资源本底,对野生、栽培利用以及珍稀濒危林草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调查,掌握其种类、数量、分布及遗传特性。重点对珍稀濒危物种、乡土植物、野生花卉、古树名木等具有重要或潜在价值的资源实施安全保存,防止资源流失。为生态安全、种业创新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工作,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是种业振兴行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关键性战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普查将为内蒙古种质资源库建设提供优质、特异、抗逆性强的种质材料(如珍稀濒危物种、地方特色品种),为破解种业“卡脖子”问题提供新思路。为365体育投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筛选适生种质,提升修复效率提供有力抓手。通过强化“资源普查—基因保存—科研创新—产业应用”的纽带作用,形成“调查—保护—研发—利用”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推动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问题2、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历时五年现已圆满完成,有什么成功经验分享?

答:一、创新工作机制,建立"1+X"联动机制

在此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形成以林草部门为主导、联合科研院所、高校、基层等多主体协同参与的"1+X"联动机制,跨领域组成专家团队,实现了资源整合、技术互补和高效协作,为普查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和严谨性提供了坚实保障。

二、创新技术手段,提升普查效率

一是综合运用卫星遥感、地面调查和互联网技术,构建数字化资源图谱,打造“天空地”一体化调查;二是建立林草种质资源数据库,整合地理信息、生态特征和遗传数据,实现动态管理,为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三、成果转化应用方面

1、助力内蒙古种质资源库建设,打造数字化成果

一是支撑内蒙古种质资源库建设,提供林草种质资源2315份,植物信息12158条,植物照片22000余张;二是365体育投注自主研发林草种质资源数据库,包含植物形态、地理分布、经济价值、标本照片等全维度信息,实现普查成果数字化。

2、古树名木精准管护

通过普查为365体育投注古树名木建立“一树一码”数字化档案,实现全生命周期动态监测,每株古树配备专属电子标签,扫码即可获取树种、树龄、生长状况、历史文化等信息,实现"树联网"管理。

3、科学成果与公众科普

发布《呼伦贝尔市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名录》《植物简志》等成果:不仅为林草种质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还作为科普读物,将专业成果转化为大众语言,使种质资源保护走向大众,真正形成“专家主导、全社会行动”的生态保护新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智能问答 蒙速办 国务院 微信 微博 返回头部 ×